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燕喜堂创建于1932年3月,时值南燕北归时节,便得了这个雅号,示意开业燕子报喜。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百度:燕喜堂是山东现存为数不多的中华老字号之一,它是一块中华老字号的金字招牌,鲁菜辉煌时期的重要代表,上了年纪的济南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燕喜堂的。始创于1932年3月的燕喜堂饭庄是济南市赫赫有名的餐饮老字号、鲁菜代表。济南人一向重饮食,济南菜成为八大菜系之一的鲁菜的最重要分支。旧时济南有四大鲁菜馆, 其中一家就是燕喜堂。它由两座三进四合院组成,有两个高大的门楼。今金菊巷1号为东院,是主人住宅,3号西院为店铺,共有18间营业室,同时可容纳200人就餐。创办人赵子俊,老家历城,16岁进城打工,20岁时到吉元楼饭庄打工,后来在芙蓉街北首开设的魁元楼跑堂。燕喜堂是在山东商业银行董事董丹如的资助下开办的。因赵子俊科班出身,他对菜品质量和特色的要求很高。炉灶掌门人侯庆甫、梁继祥在烹饪技艺上追求典型的老济南风味,时称“历下风味”,以清汤、奶汤等汤菜见长。
1952年燕喜堂迁至泉城路北。1956年公私合营,经理仍由创始人赵子俊的儿子赵鑫荣担任。赵经理曾用大半年的时间搜集南北特色菜谱,不断推陈出新。在一次济南市的厨艺比武中,燕喜堂的师傅都名列前茅,生意也有了新的起色。1958年,这家老字号又搬到泉城路南卫巷口,后曾改名“红星”饭店。1980年后重又改为“燕喜堂”。1986年新店又一次装修时,还特意请诗人臧克家题写了店名,挂在了装饰一新的大门上。但无奈的是,老字号终因经营不善于上世纪90年代将店面卖给了一家银行,这家曾红透老城半边天的饭庄就此有名无实了。
这两年有家公司正准备重新打响燕喜堂的招牌。


甬元泉就在燕喜堂的院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