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些事情总是惊人的相似,在美女和江山上,自古便有一句话“红颜出祸水。”

女人作为和亲远嫁异乡的故事甚少被传颂,出名点的无外乎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其他的和亲女子都湮没在漫漫长河之中。反倒是昏庸的君王身侧,总能找到责怪的女子,而她们的结局无外乎一个死字。

奴隶社会的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失了天下,也失了二人性命

封建社会唐玄宗安史之乱处死杨贵妃

还有赵飞燕陈圆圆等等的人

就好像女子被君王喜爱就犯了天大的错误,非死不得善终。

没有登上烽火台,当然这也不会是两千年前的原迹,毕竟时过境迁,当年的一切早就消失。

我们大概现在也没有办法得知周幽王是报着怎样的心思一定要逗乐褒姒而点燃了这战时才会用到的烽火台,我们亦没有办法得知周幽王在亡国之后的心理。唯一知道的,大概这就是一个在朝政上昏庸,是一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君王吧。

对于红墙黑瓦有一种莫名的偏爱。

尤其是树影斑驳下的红墙。

走入这扇门,就走入了道教的境地。

骊山老母殿,这是在民间信仰中非常有地位的地方。

老母殿自古以来就是骊山上一座著名的道教宫观,骊山老母即女娲,是我道教供奉的一位远古尊神。老母殿又名女娲宫、老母宫。

在中国的传说中,我们都是女娲娘娘所造,都是一个个泥人化身。

正是因为传说中女娲是开天辟地的神灵,所以人们对这里的信奉也更加虔诚。

老母殿的香火还是挺旺的,不少附近的居民上山起伏求签。聊天时有当地居民说起,这里存在几十年了,真的挺灵的。

他们都劝我进去求一支签,解一支签。

思来想去的我,还是没有求签。

有些事情,在不知道的时候,尚且能够好好生活,可一旦知道了,不论它准不准,都会成为一个心理负担。与其这样,倒不如从来就不曾得知。

我一直以为,不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是可以靠人后天努力的,其他的,都交给命运吧,命运自有定数。

西北的天真好啊,蓝的没有一丝杂物。

阳光下的仿古建筑熠熠生辉,亭台翘角,每一分都有独特的韵味。

太上老君是公认的道教始祖。道教,是我们国家土生土长的一个宗教,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年代,老子的道家学说。

道家一向追求“无为而治。”这在当时的社会,并不为统治者所认可。

所以老子的学说并没有在统治阶层激起多少浪花,反倒是因为这一学说,出现了道教。老子也就被尊认为是太上老君。

老君殿,就是祭拜太上老君的地方。

香火一如老母殿一样很旺。

虽然道教在封建社会一直被外来的佛教所挤压,我们国家信仰道教的人也并没有多少,可它依然存在着,两千多年了,发展的越来越完善。

我对于道教的了解很是浅薄,并没有办法写出什么更多的文字,只是如果有机会来华清宫,一定要上来骊山看一看,来老母殿、老君殿走一走。

下山选择步行,途径一处名曰七夕桥。桥梁其实并不好看,只是名字不错。在前不久刚刚过去的七夕,大概这里会有很多对小情侣。

一直觉得七夕的传说很美,也一直非常喜欢一句诗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就让这些美好的传说一直存在着吧,直到永永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