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有幸参观了沈阳的于济川公馆旧址。

于济川公馆旧址紧临沈阳迎宾馆东侧,位于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196号。

于济川公馆旧址门前就是沈阳市繁华的中山路。

于济川公馆是民国名人于珍(于济川)的官邸,始建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典型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

据沈阳文物专家介绍:“于珍是在自己30多岁人生最辉煌的时候,修建了这座官邸。目前,沈阳近百年历史的老建筑仅有10多处,于珍公馆是现存老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法式建筑。” 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旧址。

于济川公馆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

于济川公馆在建筑用材上十分讲究,门窗木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红木。据说,公馆的设计者是一位法国工程师。

在公馆朝街的方向,有对称的两座巍峨高耸的方形雕龙石柱,相拥着铁栏杆大门。

院内原址前有假山、花草树木,后有花园。图为后花园的花房。

图为后花园的照壁之一

图为后花园的照壁之一

图为后花园的照壁之一

图为后花园的照壁之一

后花园的这棵大树,应该是和公馆同时代的。

公馆现存的建筑,有一栋主楼和东西厢房。图为西厢房。

西厢房的楼梯

西厢房二楼的过道厅

这是东厢房的外景

在公馆东、西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有栩栩如生的欧洲人物塑像。

西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之一

西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之一

西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之一

这是东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

东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之一

东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之一

东厢房朝街一面的墙上的人物塑像之一

古色古香的东厢房窗户

公馆中间这座楼房就是所称的“虎楼”,建筑面积约一千六百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在三楼高处有尖顶,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地下室有半圆形窗户高出地面。

主楼正门前开阔、宽敞,在东西两侧,有对称的十级梯形台阶弧旋通向正门。

在一楼门前有抱厦,以四根圆形水泥廊柱支撑棚顶,下为雨搭。

抱厦的棚顶上绘有精美的油画

油画中表现的应该是小天使

二楼和三楼正中皆有半圆弧形的阳台。主楼上中下三层,在其正中及左右两侧,皆有宝瓶式的雕空护栏,庄重、典雅,十分华丽。

这是“虎楼”的大门

这是“虎楼”的门厅

“虎楼”的楼梯很精美,木料选用的都是上好的红木。据说楼梯扶手的球状顶饰是玉制的,足以显示出当年这所宅第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高贵。

这是楼梯旁边的小饰品

楼梯旁边的小饰品

楼梯上面的水晶吊灯

楼内宽敞明亮,每间厅堂都装修得富丽堂皇。这是其中的一个餐厅。

这是餐厅的酒柜

这是餐厅的休息室

这是餐厅的卫生间

“虎楼”地下室主要用于藏酒

“虎楼”地下室的走廊

“虎楼”地下室的音像室

这座主楼整体建筑,平面呈凸形,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工艺精湛,美观大方,具有欧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在于济川公馆的西面,有四栋小楼。这四栋小楼中有三个不久前仍住着人家,另一栋破损。这四个小楼的格局和样式完全相同,只是南面的两栋门向南开,北面的两栋门向北开。这4栋建筑曾是于济川四位姨太太的住所,目前已经被定为于济川公馆的附属建筑。

于珍,号济川(1887年-1959年),铁岭县西堡乡人。1906年6月被清政府选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学习。1911年5月毕业。回国后,先后任陆军步兵中校、奉天督军署参谋兼警务处视察长、东三省特别警察总监理处副处长、奉军第二补充旅旅长、镇威军第十师师长,第十军军长等职。图为于济川的历史照片。

1927年6月间,于珍带领安国军第十军在进军河南作战时失败,被张作霖免去了第十军军长职务,后改任京绥方面检阅使。1929年,于珍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高级参议等职。图为于济川与张作霖等人的合照。

“九•一八”事变后,于济川和不少原东北军军官一样投身抗日活动,多次掩护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特派员黄宇宙,使黄宇宙在联系唐聚五抗日武装等多项任务中完成使命。“七•七”事变后,于济川搬至北平闲居。1946年,于珍曾任东北行辕中将参议。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旧址。

沈阳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于珍曾任辽宁省政协委员会第三届政协委员、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辽宁省委员会委员。1956年以特邀委员的身份出席了全国政协会议。1959年秋,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旧址。

解放后于济川公馆由人民政府接管,先后有沈阳军区政治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沈阳市委员会、沈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市财税局和市人大常委会等单位使用。80年代市人大从此迁出,这里被沈阳一家公司租为商用。2015年重新修复,据说现为私人住宅。不收门票,也不对外开放。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旧址。

2004年3月22日,于珍公馆被沈阳市文物局定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2008年于济川公馆被公布为沈阳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于济川公馆被定为辽宁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旧址。

于济川公馆是九如巷地区的一个代表性建筑。九如巷地区主要是指中山路两侧区域,由中山路连通了九如东巷、九如西巷、北二经街和北三经街,主要历史建筑包括于济川公馆旧址及其西侧建筑群、德国领事馆旧址、蔡少武旧居、汤玉麟公馆旧址,其中于济川公馆和德国领事馆旧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余为近现代优秀建筑。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所在的九如巷地区。

在不久前落幕的政协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十一次常委会议上,市政协建议,把九如巷打造成彰显民国文化的品牌街区,争取建设成“老奉天”风情街区。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所在的九如巷地区。

 历史不可重复,但历史可以回顾。参观于济川公馆,即可以回顾民国时期的历史,还可以欣赏精美的历史建筑,不虚此行。照片摄于于济川公馆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