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大教堂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其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纳超过六万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虽然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伯多禄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前期已经提前买好了免排队+登顶的票,到了直接找到已经约好了的句号童靴,一起进去。

再看看前边排队的人,那叫一个多~~~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了大教堂的设计。圣彼得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

米开朗基罗在画完'最后的审判'时已经72岁了,无论如何都该退休了,然而教廷给了一个他无法抗拒的任务:圣彼得大教堂。小米主要负责设计的是教堂的穹顶,这是一个像古罗马致敬的建筑,如同圣母百花大教堂一样。

那是罗马天主教会的精神象征,一个定位人世与天界的教堂,于任何艺术家而言,那都是无与伦比的神圣地位,更何况小米还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更不可能拒绝,于是,小米拖着他那快转不动的身体,又一次拼命了~~~

小米在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充分吸收了万神殿的精华:直径41.9米,最高处123.4米,体现了16世纪意大利在建筑设计和结构施工的最高水平~~~

小米为这个穹顶付出了17年之久,闭眼时也没看到竣工,确切的说,教堂建工是在米开朗基罗死后30年,但不可否认,他的确是将通往天堂的大门留在了人间~~~~

小米在设计完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之后,已步入差不多85岁高龄,身体也差得不像样了,那时候他的账上大概有亿万家产,是史上最有钱的艺术家 ,但他也没想临终挥霍一把,还是过着及其清贫的生活,所以我一直没弄明白,他赚那么多钱究竟为何 ?

买的登顶票带电梯,但还是要自己走一段楼梯,估计要是从下边一开始就楼梯,上来也是得相当累~~~

登顶时天气不错,俯瞰整个圣彼得广场,“钥匙”就在眼前~~~

圣彼得广场是罗马最大的广场,巴洛克式风格,可容纳50万人,是罗马教廷用来从事大型宗教活动的地方。

广场略呈椭圆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块铺砌而成。两侧由两组半圆形大理石柱廊环抱,形成三个走廊恢宏雄伟。这两组柱廊为梵蒂冈的装饰性建筑,共由284根圆住和88根方柱组合成四排,形成三个走廊。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队伍排列在广场两边。

朝广场一侧的每根石柱的柱顶,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们都是罗马天主教会历史上的圣男圣女,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方尖石碑;铜狮之间镶嵌着雄鹰,作展翅欲飞状。这座石碑原是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为装饰皇宫旁边的圆形广场,远从埃及运来。

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将石碑移至圣彼得广场。据说为此曾动员900多名工人、150匹骏马和47台起重装置,花了近5个月时间,才完成这项搬迁工程。

广场以及两旁的柱廊由著名建筑师和雕刻家贝尔尼尼在1656年设计,用了11年时间建成。石柱柱顶的大理石像则为贝尔尼尼和他的学生所雕刻。贝尔尼尼以提倡华丽、夸张为特点的巴洛克式艺术著称于世。

整个殿堂的内部呈十字架的形状,在十字架交叉点处是教堂的中心,中心点的地下是圣伯多禄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坛,祭坛上方是金碧辉煌的华盖,华盖的上方是教堂顶部的圆穹,其直径42米,离地面120米,圆穹的周围及整个殿堂的顶部布满美丽的图案和浮雕。一束阳光从圆穹照进殿堂,给肃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种神秘的色彩,那圆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门。

在大教堂穹顶下的就是贝尼尼-设计的青铜华盖

贝尼尼所建造的华盖,是用纯青铜打造的,足足有4层楼高的样子,传说很多青铜都是教皇派人从万神殿的古铜大梁刮下来的 ,当时被人骂得半死~~

四根青铜柱沿袭了所罗门柱的麻花风格,扭啊扭,扭啊扭,还镶嵌了各种图案:蜜蜂、太阳和月桂树枝,这些都是教皇乌尔班他家---巴贝里尼的家族纹章图形,哎,小贝也不免走了马屁路线~~~

至于君士坦丁扛回来的那几根老的所罗门柱子,今还安在,在华盖一半高的地方,有些小阳台,那上面的麻花柱就是了~~

华盖顶部,四个天使各守护一角,中间是两个baby天使,一个拿着圣彼得的标配:耶稣传给他的天堂和地狱两把钥匙,另一个拿着教皇的三重冠:象征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四个天使后方,四条像凤尾一样的东东撑起了一个铜球,上面立着十字架,象征上帝保护着一切人类。华盖内部雕刻着象征圣灵的鸽子。

华盖的下方,是教皇才能进入的领地,他站在在圣彼得墓的上方,贝尼尼的华盖和米开朗基罗的穹顶笼罩着他,那么强的仪式感,或许是真的可以让信徒感觉到他就是彼得的化身吧~~

在远处的是贝尼尼设计的圣彼得宝座

就在造圣彼得广场的时候,教皇又心生一计,梵蒂冈一直拥有一个宣称是圣彼得生前传道时坐过的木头椅子,只是已经很破很烂了,但是,那毕竟是圣物啊,包装一下就能拿出去见人了,于是他决定让贝尼尼来整修一下~~

贝尼尼又灌青铜又铺黄金的,真的就把那把木头椅子装修成了一个土豪宝座,也就是你们现在圣彼得大教堂看见的样子,但问题是:现代科学已经证实这把椅子是在圣彼得死了几百年后才造出来的,你们就拿他当艺术品看吧~~

椅子上方的两个天使手里拿着两把钥匙,那是圣彼得的象征,因为耶稣将天堂和地狱的钥匙传给了他两个天使顶着三重冠:象征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

这些跟青铜华盖上几乎一模一样,感觉贝尼尼已经快江郎才尽了~~

椅子是由四个圣人托起的,前面两个戴帽子的是天主教的,后面那两个是东正教的。

宝座后方是用黄金模拟的万丈光芒,无数天使一团一团的,正中央是代表着圣灵的鸽子~

历任教皇

这个地方被栅栏锁着,不能进去,大家只能远观,但听旁边有个导游说,圣母头周围的9个五角星都是大钻石,好像是世界各地不知名大BOSS捐赠的。真是闪闪发光啊~~~

圣彼得~~~

走着走着来到了米开朗琪罗的又一巨作 — 圣殇

'圣殇'是新约里的故事---耶稣为了替全人类洗清罪过,自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圣母抱着她死去的儿子,悲痛不已。

整个雕塑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因为要刻画出一个女人抱着一个男人,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身体比例不合适嘛。

小米采用的方式是以圣母的上半身雕刻为主,下面用宽大的衣袍营造一个三角形底,既然底部都遮住了,也就看不出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了~~~

小米的确成功了,圣殇出来后,轰动全罗马,大家如果现在去圣彼得大教堂,人最多围着的地方,肯定就是它了。

米开朗基罗把圣母刻画成一个无比年轻貌美的少女:樱桃小嘴,瓜子脸,即便以现代的审美观来看也是美翻了~~

看看圣母怀里的耶稣,大家甚至会觉得耶稣比圣母的年纪还大了那么一些些,小米是这么解释的:圣母是处女,那么圣洁,禁欲的永远不会老 !

米开朗基罗是一个极度男性人体迷恋者,之后的作品你们就会发现这点了,他唯一喜欢的女性有可能就是圣母了。

圣母衣服的皱褶刻画得非常精彩,复杂却精细,就真的像一件真的衣服一样。还有就是死去耶稣的身体,小米把尸体的那种垂坠无力感活生生的Po在你面前,他应该真的是研究了很多尸体。

圣殇展出后,有些人误以为这个雕塑是米兰雕塑家Cristoforo Solari作的,小米巨不爽,晚上偷偷潜进圣彼得教堂,做了一件所有雕塑家都不可能做的事,在圣母的胸前刻上: MICHAELA[N]GELUS BONAROTUS FLORENTIN[US] FACIEBA[T]。大意是:来自裴冷翠的Michelangelo Buonarroti制作了这个。再度证明:小米是需要无敌存在感的男人!

精美的雕像

从大教堂出口出来就看到了瑞士人把守的大门

公元1527年5月6日,在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发起的“罗马之劫”战役中,负责保护当时教宗克莱孟七世的189名瑞士卫队,有147人英勇捐躯,瑞士禁卫军尽忠职守,英勇抗敌的名声不胫而走,也成为梵蒂冈惟一保留下来的一支军队。后来教皇下令永远雇佣瑞士人来守护梵蒂冈。

这座方尖碑从1586年开始就矗在这了,是贝尼尼把方尖碑的位子设计成了广场的中心位子,还有在顶上,他加上了教皇家族Chigi的徽章

夜幕下的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