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的行程是去重庆武隆县,那里有两个很美很壮观的自然景区——天生三桥和龙水峡地缝。第三天晚上从重庆北站坐火车到了武隆县,用时三个半小时,夜宿武隆县。

天生三桥现在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重要组成部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由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组成,桥桥相连,形成三桥夹两坑的自然奇观,因此又叫“天坑三桥”。张艺谋曾在这里拍摄《满城尽带黄金甲》,成为一个旅游热点。

它地处仙女山南部,位于仙女山与武隆县之间,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安排去仙女山,不过我只计划了一天,仙女山就没去了。

起个大早,到武隆县客运站买到天生三桥的班车票,10元/人,用时一个小时到达天生三桥景区,门票55元/人(含电梯)。 游览天生三桥,首先要乘坐落差80米的电梯下去,出电梯后,还需下近600个台阶到达天龙天坑底部。

走在景区内,四周是葱茏的草木和飞泉流瀑,不过最打眼的,还是那气势磅礴的“三桥”。

天龙桥犹如飞龙在天,桥下另有天生坑,坑内又生洞,且洞洞相连恍如迷宫,令人倍感神奇。行走于石阶上不禁迷醉于这自然美景之中,群山相叠,曲径通幽,玲珑幽静,感觉宛如踏入了时空隧道,步入了另一人间。

青龙桥位居第二,是三桥之中垂直落差最大的一座。远观正似一条青龙欲飞冲天。三桥中我最喜欢的是黑龙桥,里面有四泉——珍珠泉、雾泉、一线泉和三迭泉。珍珠泉从洞顶喷涌而出,微风吹过,把它们变成了一粒粒小水珠,像是仙女洒下的珍珠。雾泉从一个小孔中喷出,在阳光的照耀下一下子就不见了踪影,只留下一层烟雾,真像是从黑龙口中喷出的迷雾呢。一线泉从桥洞中部流出,水流像是排着队从洞里走出来一样,笔直笔直的。三迭泉从桥壁奔流而下,被中间三块突起的石板分成三段,一波三折,错落有致,远远看去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蝴蝶。

喀斯特地貌一般指酸盐岩分布地区,或存在流经石灰岩的地下水所特有的地貌现象。当雨水或者地下水将岩石中的少量碳酸盐溶于水中。经过长时期的溶解侵蚀,形成了以地表岩层千沟万壑为标志的地表特征。在喀斯特地貌下往往存在地下河、溶洞等景象。

喀斯特地形的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不利农业发展,但其千沟万壑的特色却十分受到观光客青睐。中国重庆、广西、贵州、云南一带均有喀斯特地貌的存在,其中重庆-贵州的武隆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为联合国自然遗产。

除了自然景观,景区还保留着“黄金甲”的外景——天福客栈,只是现在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沿着坑底旅游步行道步行1个多小时左右可到天生三桥的另一出口,当地人叫“第三停车场”,那里有车可以到我要去的下一个地方——地缝景区。

进入地缝景区后乘电梯下到地缝,地缝简单介绍来说就是一个特别幽深的喀斯特峡谷,全长4公里,沿着潺潺的溪水一路往里走,能感受到一种幽邃的神秘的氛围。地缝游览大概用了2个多小时,出景区后坐回武隆县的班车,约30分钟后到达武隆县客运站,因为累了便又在武隆县睡了一晚,第二天回了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