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生命禁区”和“死亡雪海”之称的红其拉甫,八月初刚刚下过一场大雪,银装素裹,海拔5100米的中巴边境显得格外宁静、美丽。在白茫茫的雪山戈壁上,新疆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哨所上的五星红旗迎风飞扬。




早晨10:30,室外的气温在3℃左右,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班长田高帅带着哨兵们迎着略微刺骨的寒风,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又有序的工作:巡逻、站岗、检查出入境车辆和旅客、擦拭界碑…… 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地处海拔5100米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中巴边境,这里高寒缺氧,空气稀薄,含氧量不足平原的48%,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风力平均在8级以上,最低温度零下40℃,水的沸点不足70℃,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被生物学家定义为“生命禁区”,地质学家称之为“永冻层”。然而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和条件下,红其拉甫边检站前哨班官兵用无畏和忠贞传递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大爱。 当天,尽管风劲天寒,但前哨班每名官兵的心中都燃着熊熊的火焰,执勤战士、一级士官行雷腾的心里格外激动,因为今天还有一项特殊的活动:我和国旗合个影。“我们的工作是每天查验来自世界各国的出入境旅客和交通运输工具,履行着祖国赋予的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虽然我们忠诚守卫着祖国的西大门,以前都是和中巴7号界碑、国门、前哨班营房合影,还真的没有想过在界碑前和国旗合个影,今天在这里和国旗合影,这意味着国旗、界碑就成了我军旅生涯中最难忘的记忆之一!” “在红其拉甫前哨班哨所给官兵最深的感受是,仿佛这里只有雪山和戈壁、石头和风、缺氧和寂寞,高原艰苦环境时刻与哨所驻守官兵相伴,红其拉甫的“苦”环境,铸就了官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红其拉甫精神,凝聚着官兵的‘魂’,正是这种‘魂’激励着一茬茬红其拉甫官兵无私奉献、守卫界碑国门。”在红其拉甫工作 24年,被官兵称为“老高原”的边检站副政委白宝平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