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和日丽,连绵起伏的雪山,在阳光直射下,慢慢地开始融化,一股股清澈的溪流沿着崎岖的山脉流入山涧坡地。湍急的水流,在静止的画面中,依旧是生机勃勃,就像一副动态的山水画,每一滴激起的水花,都是清晰可见,落地有声,这里就是达孜的白纳沟。因为盛夏已经过去,所剩下的植被并没有很茂盛,石子零零散散的铺在杂乱的植被上。褪去植被的山丘,衬托着流水的生机,随着云层的飘逸,洒下的阳光将山丘分为不同的色层,一切就像是笔触的深浅勾勒出来的。

比较有趣的是,我们在西藏那几天正值当地的沐浴节,这是“共浴”的一次洗澡活动。大家在河溪中嬉闹,用圣洁的水,洗去身上的污浊、灾难、烦恼。洗完澡后,坐在河边拿出早已准备的青稞酒,对着天地,就侃侃闲谈。因为不方便拿着相机对着他们拍摄,此处的画面请自行脑补。


而我就静静地盘坐在溪流边,看他们谈天说笑,勾勒出心中的山水画。画面是涌动的,心也跟着画面,跟着激流在荡漾。





离开白纳沟,我们继续向着山坳深处行驶,一路颠簸到我开始怀疑人生,而之后抵达的地方也让我对人生有了另一番思考。
说起黑帐篷,没有去过藏区的人可能会很陌生。这是一种用黑色牦牛毛手工编织成的帐篷,防寒防潮防晒,数个世纪来,黑帐篷都是藏族牧民的必需品,帮助它们安度无数个风雪之夜,避免了烈日的炙烤。然而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政府给当地牧民建了许多安置房,黑帐篷的数量急剧减少,它正在从必需品蝶变为一种文化标识。幸运的是,我们依然在达孜的高山上看到了一个黑帐篷营地,简单的设施提供给牧民们基本的生活需求,既保障了生活又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于游客而言,这个尚未被开发的营地是一处绝佳的徒步观景的栖身之所,一眼望不到边际的高原风光会让你无时不刻不感恩自然的伟大。

山间的光束尤为亮眼,光影构成了画面的空间立体感。
或许是太过兴奋,我们一路小跑奔向黑帐篷,抵达时已接不上气,赶紧就地坐下大口呼吸,帐篷的主人发现有不速之客来访,先是惊讶,转而惊喜。只见她用藏语嘀咕了几句似乎在安抚我们,然后从帐篷里拿出一壶刚煮好的酥油茶给我们满上,暖暖一杯下肚,身心舒畅。对于高反的人而言,酥油茶是最好的缓解药品。



黑帐篷旁,有一群牛在被放牧,每一只牛头上都挂着红绳,对比黝黑的皮毛,特别显目,据说这是为了方便点牛数。别看牛群数量众多,每一只都不会被认错,主人们甚至会给每只牛起名字。


就算这里的生活没有外面精彩,但他们每天生活在天地之间,心存信仰,无谓其他,自然幸福。

离开黑帐篷营地,蜿蜒曲折的小路让人豁然开朗,远处尚未完全融化的雪山露出层次分明的棱角,而路边的青稞早已被收割,留下一整片的金黄,与周围的绿树遥相呼应。这里通向远方,也通向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