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红泥人部落的路上,偶遇的一所小学

当时在高速上经过,然后我想这种比去什么旅游景点要更真切得多吧,但是又担心会不会太唐突打扰别人

正在犹豫的时候,雯也问要不去看下

于是还不等另外两个表态,就半数通过....立刻调头回去

和学校老师简单自我介绍了下表明来意后,很nice地就让我们进去了

小孩子们看到这几个白呼呼的家伙也是特别好奇.....

几个妹纸一进去就被迅速包围了。。

as always。。她们负责玩和自拍,我负责翻译和拍她们......

后来发现,还是丢手绢好玩。。不过是非洲版的,丢皮鞋

看着容易,其实穿着鞋在沙地跑还是蛮困难的,反正。。感觉她们跑不过小学生。。。

大概和老师聊了下

只有一部分小孩会到这个学校来,他们算是前途比较好的,可能会出去到更好的对方工作,

其他还有一些留在当地的小孩就没有这样的教育机会

他们会学当地语言还有英语,数学,自然科学

因为交通很不便利(途中观察了下,极少有驴车和自行车,大部分靠步行,很多还是不穿鞋的步行)

学生一大早就往学校走,到了之后十点左右才吃上早餐

一些看上去才刚上小学,6岁左右的孩子,已经会说“hello, how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而且发音还比较正

拍完合照后,老师说想要这张照片,但是她没有邮箱,和我说能够在附近的城镇打印出来,

可是最后我在城镇里也没能找到打印的地方,感觉辜负了他们

如果后面有人有兴趣去这个学校,

建议你们买一两个足球给他们,或者有拍立得的带去拍几张照片给他们

这要不了一点钱,但是他们会很开心

排队等候的午餐

是什么样子,

下面图里孩子手中的碗可以感受下

离开学校到附近最大的城镇,奥普沃,

然后这里才是真正的非洲城镇,

不像首都,那已经是白人的天下了,在这里几乎看不到白人,大概也就加油站能看到几个游客

很多当地人没鞋穿,衣不蔽体

在加油站遇到上前卖手工艺品的黑人女孩,

一开始我们摇下车窗,只有一个女孩在车外端着篮子,看样子也没有抱太大期望

蒋看了下说还挺好看,想看看

但是一摇下车窗,立刻就被包围了

附近的都围上来,车两边都是,都把手伸进车里,直接把手环扣在蒋手上,甚至把篮子整个放到车里

一时间场面乱成一团,后座两边的车窗都伸满了手。。

再就是传说中的红泥人

红泥人的女性不穿bra,也没有鞋, 头发裹上特别的红泥,然后好像是不洗澡只用烟熏驱虫

他们即使在城镇甚至超市里也是这样的打扮,然后我也不是太好意思拍

很多纳米比亚的旅游介绍里会把红泥人作为一个特色景点

其实现在已经发展得非常“旅游项目”,给钱,陪笑,让拍照,

倒是在城镇里的她们,反而是比较自然和真实的样子

红泥人部落的具体位置我们并不知道,在奥普沃里问了好多工作人员,说法不一,

在最后快要放弃的时候还是找到了,位于奥普沃周边几十公里外

在到达这个村子之前,还有一处一看就是旅游点的“摊位”,一些红泥人坐在那里等客

在来之前我大概看过一些视频记录,

作为红泥人的收入方式,或者是说维生途径之一,

就是把自己和自己村子当成景点给游客参观,

带了东西或钱之后才开始,一直不情愿不高兴的样子,等你拍够了就送客

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对这个红泥人的行程不置可否

事实也证明,这是全程最尴尬的一段旅程,尽管网上有很多美丽的酷炫的照骗,但我并不想粉饰这一段

原始是真的原始,夕阳也是真的夕阳,但笑容是假的

在路上看到我们经过的小孩子非常高兴

他们大概也很清楚,这是难得的一次收入

路上遇到的小孩子还会说“home”这个词

把我们引进去之后,一群人围上来,有些成年女性看到我们来了,一边往外走一边连忙脱衣服

刚开始可是尴尬,他们也没什么话没什么笑,就是围着看着,

我们明白他们的意思。拿出买好的面米油糖(这也是约定熟成的套路)

交了货之后,立马就笑了,知道这是懂行的,然后领着往村里走

别看她们看上去抱着开心。。其实心底可尴尬了

你觉得他们会有尿不湿嘛。。。

先拿出雕的竹手镯卖,然后跳舞,跳了几圈之后那边的小孩就问“how much”然后找我们要钱

整个过程都特别尴尬

我都没什么心思拍照

但是从另一方面想,他们也确实没办法了,

如果说什么是一穷二白,这就是

来一次游客,大概能够他们一家人维持好多天的生计了吧

从理性和感性上都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离开的时候我问另外几个,如果我一开始告诉她们是这样,还会来嘛

她们想了想说,虽然我提过,但是没想到这么严重,但是还是会来,来看看到底什么样子

我想这个选择权也留给看游记的你们

有一些朋友在评论中表示对红泥人的这种状况很难过,我知道你们是心地善良的孩子,

在来纳米比亚的飞机上,遇到邻座的一个米兰小哥和我聊了几句,我和他提到摩洛哥和埃及的民风,他笑着表示那些只是他们谋生的方式。这是一种观点,但是也可以听听其他人的说法。

我知道这篇游记写得比较随意,是我不想老写历史和艺术,很多人觉得纯科普,很枯燥,看不下去

但如果你们真的对非洲的社会民生感兴趣,可以看一眼游记末尾附的“更多参考”,里面的BBC走访系列我全部看过,

讲了非洲目前正在经历的一些转变,就像中国的发展有时会像欧美的过去,非洲的发展也像中国的过去。或许这是人类发展难以避开的规律。如果你不愿意花这个时间去了解,我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就是非洲一些经过自己努力自力更生甚至更成功的人,他们的观点是,非洲应该早日摆脱倚靠乞讨和援助,利用自身的特色优势,早日走上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村落出来

我们都长吁一口气

强颜欢笑了太久

此刻竟有一种逃脱的感觉

下一站纳米比亚的西海岸,鲸湾

路上赶上的夕阳光晕

当天晚上还有一件值得吐槽的事,

从奥普沃回家的时候,已经天黑,中途经过一个安检口例行停车检查。

两个小黑哥还都挺nice的,让打开后备箱检查,

一边还提醒我们前面不要开得太快,也不要下车,因为据说有发现狮子和大象,

在查后备箱的时候,工作人员问了一句,有枪支嘛,

然后雯没听懂还在那里一个劲的yes yes。。把工作人员吓得脸色突变往后退了几步,

大概是想尼玛带了枪还这么淡定是不是个变态啊

我连忙去解释,枪支啊,没有没有,从来没就没用过枪,两个小哥才松口气

雯还处于不明白真相中。。

但是我很淡定,因为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听不懂还说yes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