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石料理开始于日本的镰仓时代,起源于日本的一些寺院,后在日本的室町时代渐渐发展“成型”,并在后来的日本的江户时代,成为日本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
现在,这种传统复古的文化,依然被日本人代代相传,经过岁月的磨练与洗礼,它逐渐变得更加完善、全面,成为日本饮食文化中的一个“顶点”,也是日本文化爱好者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它就是日本大名鼎鼎的怀石料理。
怀石料理的“怀石”其最初的意思,是指修行中的僧侣为了磨练意志,而终日不能饱食无奈之下,只能将石头烧制温热,然后抱在怀里以抵挡一些饥饿感,但是后来随着发展,怀石料理开始“走出”寺院,进入当时日本的上流社会,始在高官贵族之间流行。
这个料理中有一个关键词,叫做“旬の味”翻译中文是指“季节的味道”,就是说品尝当季的时令美味,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惠。春日的樱花,夏日的香鱼,秋季的松茸,冬天的雪蟹,这些既是食材,也是怀石料理通过一道道风味美食会呈现给大家的画卷。
这次的怀石料理是在留宿的旅馆定的,酒店套餐中,包含了一顿晚餐。
晚上6点,旅馆已经准备好了意见宽敞的包间,一切都布置妥当。女将请我们拖鞋后一一入座。



女将拉开窗户,为我们展现了庭院的夜景。


查了一点资料,以下内容来自于日本文化吧。
怀石料理分为 所运用的技法分“五冷”与“五热”,“五冷”是指“拌”、“寄”、“卷”、“浸”、“生”,“五热”是指“煮”、“炸”、“烤”、“涮”、“蒸”。
这十种烹饪技法的最大体现,在于菜单上对料理的归类,如煮的方式制作的料理归类“焚物”,炸的方式制作的料理归类“扬物”,拌的方式制作的料理归类“和物”,烤的方式制作的料理归类“烧物”等等。
这些“鲜明”且富有“含义”的命名方式,让食客在观看菜单的同时,便对上面所写的料理一目了然。
由几道菜乃至十几道菜,所组成的一顿内容丰富的单人宴席,里面从头到尾按等级分为“五菜”、“七菜”、“九菜”、“十一菜”。每道菜肴要“现做现食随上随食”,意思就是说每一道菜肴,要做好立刻就吃冷菜要冷,吃热菜要热吃。因此料理师傅会精确地,掐算好食客用餐的时间,在上一道菜吃完后紧接着,呈上刚刚准备好的下一道菜肴。
这样做的目的无疑是为了,保持每道菜肴最大的特点,比如油炸菜的酥脆、烧烤菜的焦香、炖煮菜的软糯、凉拌菜的清爽。
食前酒 是宴席开始前所呈上的饮料,我们的食前酒是梅子酒。前茶”即上菜开始前的茶水,按季节一般分为“花茶”、“绿茶”、“麦茶”三种,而且夏天为冷的冬天为热的。我们的是绿茶。

“先附”;宴席中的第一道菜肴,属于宴席的餐前下酒菜,大多是冷菜分量不是很大,一般是用“拌”、“浸”、“寄”的方式制作,里面的材料丰富大多在三种以上。“先附”的特点是色彩鲜明引人食欲,能为整顿宴席打下一个很好的开端,为接下来即将呈上的菜肴,做一个非常合适的铺垫。
我们的先附是凉拌豆腐,青豆和豆腐皮。

八寸”;是上一道菜肴的“升级”,也归属于传统的下酒菜,是由三、五或七道分量较小的菜肴,摆放在一起所组成的酒菜拼盘,其料理方式也比“先附”要多,如“烤”、“炸”、“卷”等等。“八寸”的特点是种类多样菜色丰富,使人饮酒时心情放松愉悦,让接下来的用餐感觉进入佳境。
我们的八寸是田螺,凉拌虾仁,栗子,蚕豆,饭团和青鱼卷。

“碗盛”;主菜呈上前的一道清汤,里面的汤汁清澈见底,食材的形状以及摆放也要体现艺术感,由于之前的两道菜肴都是冷的,所以这道料理的出现会很合食客心意。“碗盛”的特点是美观大方素雅艳丽,即可暖胃又可消除口中酒气,为接下来品尝主菜做了良好准备,可以进一步地打开味蕾。
我们的碗盛是鲜美无比的大虾,配着春笋和茄子。

“向附”;宴席前半部分的主菜之一,内容为日本的特色料理刺身,在选料方面有时会选用三、五种食材,制作成刺身拼盘,但有时也会只用一种食材,制作成大盘刺身。“向附”的特点是摆盘精细装饰雅致,并且选器讲究为怀石宴席中,最为华丽的一道菜肴,是宴席前半部分压轴的一道菜肴。

“烧肴”;宴席前半部分的主菜之二,内容为用烧烤方式制作的烤肉、烤鱼,也会出现当季的烤时令菌菇、蔬菜,有时会将烧烤的瓷烤炉端到食客面前,当着食客的面烧烤食材。“烧肴”的特点是口感焦香,味道浓郁,是整餐中口味最“浓厚”的一道菜肴,也是日本宴席中亦不可缺少的菜肴。
我们的“烧肴”是外焦里嫩的鱼料理。

“口替”;是宴席中间的一道副菜,属于间场休息的清口菜,它的出现暗示宴席已经进展到一半,一般以“拌”或者“浸”的方式制作,而且是分量小汤汁较多的“流食”。“口取”的特点是口味清爽量少开胃,可以去除之前菜肴在口中残余的味道,消除当前的饱腹感方便品尝后面呈上的料理。
我们的“口替”是饱满的仙贝浸在酸甜的汁水中。用完这道菜,女将又笑容满面的进来,跪坐在席子上问我们是否要休息一下,我们正享受这饕餮盛宴在兴头上,一致说,请继续,请继续。


“油扬”;宴席后半部分的间菜之二,是用“炸”的方式制作的油炸菜,它的存在同样可有可无,也要看实际的宴席等级如何,但它在没有“强肴”出场的菜单里,属于宴席后半部分的主菜。“油扬”的特点是外脆里嫩酥脆不腻,和“烧肴”具备一样的特点,是宴席后半部分口味“浓厚”的菜肴。
我们的油扬是蔬菜天妇罗。

“御饭”;作为主食而出场的饭类,但并非日本人每日食用的米饭,而是在大米里混入时令的鱼类、肉类、蔬菜、菌菇等,加入经过调味的高汤起蒸制的“炊饭”,本身具有味道可不用配菜直接食用。“御饭”的特点是营养朴实饭菜合一,虽看上去其貌不扬,却是怀石料理最初的重要组成部分。
“留碗”;宴席当中的第二道汤菜,和“御饭”与“香物”一起呈上,为日本人餐餐必有的味噌汤,并且按照季节分为“赤味噌汤”与“白味噌汤”两种,也是最初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留碗”的特点是暖人身心浓郁醇香,尽管看似普通却让人尝过难忘,充分展示出日本饮食的特点。
这一碗白饭香滑润候,轻轻咬下去,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饱满米粒令人都舍不得嚼碎,含在嘴里,香气四溢。而右侧漆碗里面的赤汤回味浓郁。

“止肴”;宴席中的最后一道菜肴,属于宴席后半部分的一道副菜,是指加了醋调味的凉拌菜或浸渍菜,它的出现代表宴席即将进入尾声,之后便会呈上主食不再呈上任何菜肴。“止肴”的特点是消食醒胃去油解腻,虽然只是宴席中的副菜,但是在传统的日式宴席中,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
顶端的三味渍菜便是我们的“止肴”。

“果物”、“甘味”;分别是指“水果”和“点心”的意思,二者的出现表明宴席已经结束,是作为宴席最后的收尾。“果物”是指以三种时令水果呈上的水果拼盘,而“甘味”是指传统的日式时令点心,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和果子”。

“抹茶”;与“甘味”一同呈上的茶饮料,一般由服务员现场调制,然后盛放在陶制的茶碗内,是怀石料理最为“关键”的内容,也是怀石料理发源的“目的”。由于抹茶的口感苦涩,所以和口感甜腻的点心一起搭配,二者结合在一起相互融合而又不冲突,让整顿宴席有个完美的“收尾”与“落幕”。

整席吃下来,酣畅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