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精致小镇在海拔4000多米的里夫山脉中,青山绿水隔绝了城市的喧嚣,清爽的空气,静谧的小巷,淳朴的民风,还有那无尽的蓝色,给人世间留下了一个好色的天堂!
学校毫无例外也披上蓝色的外衣,如同陷入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走进这个城门,就是非洲版的圣托里尼,一跟头栽进蓝色的世界里。
当时舍夫沙万是没有颜色的,直到1930年犹太难民防止追杀,抵御侵略者,将房子刷成蓝色,与蓝天一致,因为天空几乎全年都无云朵。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柏柏尔人忍受不了夏日的炎热高温,唯有蓝色给人感到一丝清凉,并能防止蚊虫叮咬。之后每年雨季都要重新粉刷,遍及目光所及之处,让蓝色成为永恒的基调。
如果没有蓝色,舍夫沙万也就是摩洛哥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山间小镇。其建筑本身比起摩洛哥的几大皇城来说要粗糙和平庸得多,但因为一抹蓝,与希腊的圣托里尼、印度的焦特布尔并称三大蓝城,引得各国游客纷至沓来。
从色彩学的角度来说,蓝色代表深邃,象征忧郁,但走在蓝色的舍夫沙万却是轻松的、浪漫的、童话的、梦幻的,让人有种不真实的感觉。人人都知道希腊很美,可是希腊的蓝色永远有白色陪在身边,可这,只是肆无忌惮的张扬着自己的蓝。
网红场景~~蓝色阶梯、蓝色门窗、蓝色外墙和五颜六色的花盆,作为回教国家的小城,处处洋溢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
小镇较小,以小广场为中心,古堡为最高点,向四周扩散。尽管这些小巷曲来绕去像迷宫一样,但只要一直走下去,总能殊途同归。你无需看地图,不用做攻略,谷歌导航也不管用。
广场上有人拉客吃饭,口中说着“过来过来”,我们三人同时听着居然像柳州话的发音,乡音呀,中文能发出这个调,我服了!
信步走在石板道上,每一步都能移步换景,每一转角都有柳暗花明。让自己就这样迷失在蓝色小镇里,没有目的地,也不需要目的地。
请不要害怕迷路,它是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穿着色彩斑斓服饰的妇人走来走去,似乎并没有被如织的游人所打扰。这里的居民不喜欢拍照,尤其是妇人,不要拍正面,最多偷拍下背面就好啦。当地人觉得拍照会把他们的灵魂给吸走。
那些身穿当地特色服饰,在家门口席地而坐的老人家,一张张面带微笑写满故事的面孔,是这个小镇最美的画面。
热情的老爷爷,老远就跟我们打招呼,拉你跟他拍照留影,还摆出专业的pose,任你尽情咔咔咔咔,不过拍完记得付些小费,他们挺不容易的。
而这位年迈的老妇人,不喜欢被拍,只是深陷蓝色包围之中。
辗转于无数条小巷,仿佛置身于一个“蓝精灵”王国。偶遇一对日本情侣,请求互相拍照,还多亏了这位朋友,留下这次旅行的唯一一张母女合影。
这里的人们非常富有艺术感,把房子和街道粉刷得不似人间,自己却过着百年如一日、最有人情味的生活。
旅行总是把身边的每一处风景都自然放大,这些寻常人家的家门口,却被我们当成了梦。
巷子两旁随处兜售的五颜六色的商品,每一件色彩搭配都妙不可言,让人垂眼三尺,完全失去抵抗力。
这里的商贩们朴实,不过度推销,不漫天要价,不巧舌如簧。走在僻静的巷子里,常有店家主动问好,口中不停说着“China”,看来这几年中国游客光顾的不少。
阿甘油,由生长于摩洛哥特有的树种阿甘树上的坚果榨取而成,摩洛哥人世世代代都在使用。近些年研究发现它的许多独特的化学成分,使其成为一种对付各种皮肤和头发问题的美容珍宝。欧美国家每年都从摩洛哥进口大量的阿甘油,它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液体黄金”,并称为一种可靠的纯天然护肤品。
小镇里唯一一家中餐馆。
一个上午把整个小镇走了个遍,常常为了一个门、一扇窗、一处涂鸦而驻足良久,深深被吸引着……
网红阿拉丁餐厅,我们的午餐就在这里解决,旅行社太给力了。
餐厅里空无一人,没遇到排队用餐的惨状。它的顶楼是一大亮点,一楼基本属于空置状态,如此梦幻的餐厅真不多见。
二楼也是无论色彩还是整体设计,每一个细节都极具阿拉伯风格,浓浓的异域风情,很难想象这样的餐厅在国内应该是24小时人满为患。
三楼最大的亮点就是眼前这扇独具阿拉伯艺术的窗户以及窗外风景,小镇全景尽收眼底。
顶楼风景都是餐厅最大的特色,这里确实是一个适合喝茶冥想,不争朝夕的好地方。
室内粉色装饰,让已接近麻木的视觉和审美终于透了一口气。
光顾着欣赏环境去了,主食照片只留下这张手机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