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定去育空地区后,一张从国王王座栈道顶端拍的全景图激起我攀登山顶的决心。于是打算到达的第二天就去爬这次旅行最困难的一条栈道(事后证明是一个不明智的决定,应该留在最后的)。早上从旅馆出发后先去游客中心咨询一下具体事项。加拿大每个旅游景点的游客中心都是很好的信息来源,克卢恩国家公园南北各一个游客中心,南边的就在小镇中心,北边的克卢恩湖边。北边的较小,开放时间也比较短。

游客中心除了有一个展览厅介绍当地动植物和地理环境外,还有一个小的放映厅循环播放介绍国家公园的影片。不赶时间的话可以好好看一圈。最有趣的是一个不普通的体重秤。这个秤把你的体重对比当地动物,从小型的鼠兔到勇猛的金雕再到巨大的麋鹿都有。话说鼠兔的英文名叫Pika,不少人猜测皮卡丘名字的来源就是Pika。

不得以用了四年前的图,因为我妈把我拍得太傻了。欢迎比熊轻一半的我爸友情出镜。试过这个秤以后如果有人再问我体重,我就说我是一匹来自南方的狼。

从游客中心往南开半小时右转进入Katheen Lake Road不久后就到达国王王座小径起点,起点处有地图显示小径的长度和海拔。国王王座小径来回10公里,海拔548米,估计来回徒步时间为4-6个小时。但是如果要登顶,还需要走一段6公里,海拔710米的步道。前者是公园定期维护的正式小径(Trail),攀登难度为中等。后段登顶是没有维护的非正式步道(Route),攀登难度为困难。

*防熊指南*

前面提到我想买防熊喷雾却没能从白马市买到,经过和游客中心的管理员沟通,还是决定安全起见,从旅馆主人手中借到了防熊喷雾带在身边。因为秋天是熊为了冬眠疯狂进食的时候,国家公园区域会有很多熊出没,最好的预防措施是一边步行一边制造声音(拍手,呼喊等)让熊听见你的声音,它们会主动避开人类。受惊吓的熊或带着幼崽的母熊会对人产生攻击性。这个时候就要靠防熊喷雾来保护自己了。虽然听上去很吓人,但是这次5天的旅行中,我是一只熊也没有碰到过。总之不管碰到熊的机率有多大,做好预防措施是必要的。

上午10点,15度的阳光穿透树林,照亮平坦的小径,眺望远处的山顶,我和妈妈意气风发地踏上了征途。说实话在出发的时候我完全没有想过这条路最后会变得多难走。

路过一个小水坑不忘凹个造型

路上分岔口不多,只要跟随指示牌走就行。

开始走上坡路,松软的黑土壤略带一丝弹性,踩着交错的树根看着四周的黄叶,心情倍好。

越往高走,路上石子就越多,慢慢的脚下已经没有作何泥土,只有碎石。而身后的大湖也慢慢展现出全貌。

开始感觉有一点吃力了,走在曲折的路径上看着还遥不可及的山顶有一点失去信心。想要抄个近道却看着满地棱角分明的石块不知如何下脚,得,还是乖乖踩栈道吧。还好有美景可以激励我。停下来拍个照喘口气接着往上走。我妈形容这张图是五彩地毯。

就这样边走边拍照,慢慢地也到达了小径的终点。看到这张图我才明白为什么这条径道叫作国王王座,中间凹进去的一块盆地像座椅,而四周的山峰就像王座椅背一样环绕着座椅。说句题外话,要是我再早一点起床就不用面对这个大逆光了。但是起床困难户的我,只有在倒时差的时候才看得到日出。

路上一共碰到3组登山客,两只外国小哥同心协力登上山顶最高处,就是上图中间靠左的那个山峰;一只外国小妹轻装上阵走上最左边的山顶;两位当地居民带着两只可爱的狗狗爬到上图的位置就停下吃野餐了。

上图这只可爱的狗狗叫Luna,看着Luna趁主人不留神,一溜烟就跑到前头看不到的地方,我扶着我的11路公交车(双腿)不得不感叹,这是物种优势,不能比啊。更别提Luna还替她主人背了两瓶水呢。

到了小径的终点我妈就趴下了,但是我不能放弃啊,我是要爬到山顶的人!(马上打脸)爬了15分钟我就意识到上山顶的非正式步道实在太陡峭,而且全是石子的路又很滑,我摔倒不要紧,我的相机要是摔坏了就要哭了。在爬了1/3高度后实在不敢再往上走,只好拍一张全景照后不甘心地下山了。

前面说到上山的时候气喘嘘嘘,下山的时候就要胆战心惊了,脚下一不留神就一屁股滑倒坐在地上。前面提到的外国妹子看我们走得这么辛苦,好心提醒我们可以借势边滑边走。看着她轻松的步伐,试图尝试她走路的姿势的我妈又摔了一次。

就这样慢悠悠地下山途中我留意到有一个形状很特殊的石堆。

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个石堆是原住民因纽特人堆积的路标,记录他们走过的地方。英文名叫inukshuk,一般是一个张开双手的小人形状,就像中文里的“大”字一样。

还发现坐落在雪山脚下的一个小岛,不知道住在这座小岛上是什么样的感觉。

因为爬了这个国王王座小径,之后的三天我的腿都酸得几乎走不动路。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说我应该把它留到最后一天的原因。如果不是平时一直有锻炼身体,一定要量力而行,不用勉强去走到山顶的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