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秋天必须看一场红叶,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晒秋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毕竟红叶哪里都可以看到,但是“晒秋”这样民俗,好像真的只有我们大中国才能看到了,哈哈,我就是这么爱国。

“晒秋”,其实很早在各个农村都有这样的习俗,每年到了秋收季节,大批的农作物丰收,农民为了农作物容易保存,选择把它们晒干来处理,去掉水分的农作物就没那么容易变坏了,我这样的解释不知道有没有错,都是我的个人理解,哈哈。

要说真正把“晒秋”这个词发扬光大的地方,那肯定是篁岭了。都说最美的景色在最艰险的路上,为了追寻“晒秋”特色美景,我开车上了山路。颠簸的山路并不好走,不过这次开的车底盘很高、动力十足,没掉链子,所以无论是爬坡还是搓板路,开起来都还挺顺手。本来看着山路还在发愁的我,在开车通过一段山路后越发觉得,这辆车对于新手的我来说还是很友好的嘛!

“晒秋”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农俗现象,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所以并不是全国各地都能看到。而篁岭正好处于半山腰之中,是典型山居村落,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梯状错落排布。生活在那里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可以用到的平地非常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和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秋收后的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从空中去俯瞰整个篁岭,突然感觉以前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真的挺不容易的,因为几乎就是与世隔绝,过的都是自给自足的生活,平时就是农田和家两点一线的生活。不过这样也好,生活过得清静,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在这里得到完美的诠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世外桃源的生活,自得其乐。

这里要给大家提个醒,当时我在航拍的时候,篁岭当地的保安跟我说,别飞太高,因为附近有军事管理区,之前就有一个飞友,因为飞太高,直接就被打下来了。听到他那么说,我赶紧拍了几张就降落了,能有这几张能见得人的片子,真是冒着危险飞下来的,不容易啊,掌声👏在哪里??

篁岭的“晒秋”能到如今那么火爆,多亏了摄影人和画家的功劳,当然和它自身别具一格的风景特点也是密不可分的。它的美和网络上的照片一模一样,不需要很多的修饰,因为本来就是农村出身的它,自带有一个浓浓的“乡土气息”,房子也都是最原生态结构。每天第一缕阳光的升起,也伴随着篁岭的慢慢苏醒,这里将会给你太多的惊喜。

上去篁岭景区,现在基本上就是坐索道上去,非常的方便快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篁岭的门票需要单独购买,并不包含在婺源一卡通票内,135元/人 (含:门票、观光索道)。另外一种方式是坐景区的观光车,120元/人 (含景区公交),但是4公里的山路还是比较花时间的,坐缆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沿途俯瞰这里的梯田风光。

刚上到山顶,迎接我们的就是这个大蜘蛛侠,其实这里是一个冒险森林的娱乐项目,但是因为我到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的时候了,要赶着去拍日落下的篁岭,一天最适合拍照的黄金时间快要过了,根本来不及去体验,放下行李拿起相机就急急忙忙往外跑。

这个民俗展馆,展示了婺源的一些文化历史的东西,但是因为篁岭的美景实在太多,拍不完,我也没有时间好好进去看看,有点遗憾。

我们刚到那天是下午,正是篁岭最美的时间段,刚好夕阳把整个村子都染黄了,但是唯一不好的就是人太多了,几乎整条天街满满的都是人。所以要想看到这么安静,空荡荡的街道,有两种办法:第一,就是住在山上的酒店里,非常有特色,后面特色住宿会介绍。早上一定要早点起来,因为索道7:30开放,后面人又开始多起来了;第二,可以选择性住在山下,然后第二天6点起来,自驾车往山上赶(自己开车上山的入口和索道入口不是同一个),也是在索道开放之前赶紧拍。

还想再感叹一次,大轮胎开山路绝对顺畅。说这次是跨界之旅还真没错,都市摄影师和山野童真boy无缝切换,同样的,我的座驾在这样的道路环境中也能保持驾乘舒适性,带着他去感受婺源,感受这里的路和自然,绝对是一次难忘的跨界旅行。

一大早起来看到的篁岭真的舒服,街道空无一人,耳边响起的都是山林中清脆的小鸟鸣叫声,一人独享一村的感觉真爽。

这里一眼看过去,如果我不说,你肯定不会猜到这竟然是一家酒吧的外墙。我真的没有见过如此文艺,如此贴近自然的酒吧,很难和我印象中那种在深夜里五光十色,播着高分贝音乐的酒吧联想在一起,可能是我的见识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吧!

有点破旧掉漆的墙壁,配上整面的爬山虎,再种上各种鲜花,感觉坐在这里一整天也不会觉得烦躁,毕竟这不是普通的酒吧,也还是一家文艺的咖啡厅。

走在篁岭的街道上,你还会惊喜地发现,这里怎么突然多了那么多鲜花,10月份不是临近秋收地季节吗?说好的晒秋呢?别急,晒秋是有的,而且是篁岭的重头戏,所以我放在了后面。

篁岭是一个一年四季都适合游玩的地方,春观油菜花海、夏戏峡谷溯溪、秋赏古村晒秋、冬品民俗度假。而现在,篁岭又在着力打造“鲜花小镇”,粉墙黛瓦、藤蔓环绕、随处可见三色堇和牵牛花、300米鲜花天街、400米樱花长廊,紫薇、三角梅等十几个花卉主题园,桃花梨花落英缤纷。在篁岭鲜花小镇走一圈,几乎等同于徜徉“花千谷”,又是区别于篁岭“晒秋”的另外一番享受。

小镇的布置也真的是别出心裁,就连橱窗的设计大多有花草元素,就连门前的雨水管道、廊灯、小阳台和窗户的设计都是为了与植物搭伴。

这里不仅有着淳朴的“乡土味”,还有浓浓的“乡愁味”。农家闲置的木桶、簸箕、喂猪的猪食槽摇身一变成为鲜花生长的器皿;记忆中只有父亲才能骑得动的“二八杠”歪歪的靠在墙角,被藤蔓和鲜花包裹。

因为篁岭坐落在大山之中,所以基本想拍日出基本是没什么戏的,到了基本9点钟,光才透过山头,照亮整个村落,那时候光线已经很强了。不过婆娑的光影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了,忘了提篁岭最出名的一条街:天街。五百米的“天街”商铺林立,古趣盎然,就像一幅缩写版流动的“清明上河图。街牌坊的一边就是各式的商铺,鲜花小道,和晒秋景象。牌坊的另外一头就完全是另外的景象,这里简直就是篁岭的后花园。

篁岭“四季花海”的美誉不是空虚来风,每年到了春季,摄人心魂的是数万亩层层叠叠的梯田,放眼望去就像是一副绝美的水墨油画。因此篁岭又被网友评为“全球十大最美梯田”的称号,想象一下自己置身于油菜花海当中的感觉,那一刻你自己就是仙女。

哎,打住,十月份并不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想做仙女,还是先做一会梦吧!!

不过秋天也正是篁岭最迷人的时候,就在我沿路走去看梯田的途中,就看到有几个红枫叶子已经红了。因为我还是来得比较早,到了11月中下旬的时候,等篁岭村里的古树叶子红了,那阵子的晒秋美景才算是最震撼的。不过对于我这个南方的孩子,能看到这样的红叶已经很开心了,毕竟在我的城市,叶子只有绿色和枯萎两种状态,黄叶也几乎很难看到,别说红枫了。

就在这万亩梯田上,有两座桥,都是观看梯田的最佳位置,追求刺激的你们还可以在这里体验一下极速溜索,溜索全长280米,高差22米。借助山谷间落差以飞快的速度向低处滑行,那酸爽,等你们体验完跟我说说。

走到铁索桥也就到了景区的尽头了,沿着石板路往回走,可以走到篁岭的树木林区,这里有几百年的樟树和上千年的红豆杉。看到这棵1200年的红豆杉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哇,值钱。啊啊啊,我怎么这么俗!

走完天街的那一边,差不多已经到了9点钟,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整个篁岭村庄已经沐浴在阳光之中,也开始到了篁岭最热闹的时候了。

远离城市,驾车去婺源山中做一回晒秋农人,一路满山红叶,稻田处处丰收,早起晒晒秋收的作物,闲来在梯田间悠闲散步,急什么,反正青山绿水是自家,大把时光正好晒太阳。在篁岭,真的值得慢下脚步来,享受这里的慢时光。

这不,我刚回到村子里,就恰好碰到一个当地的农户,趁着阳光高高挂起,准备把农作物挂晒到自家窗户的架子上。我征询了她的同意就一起跟上去了,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把菊花和辣椒平铺开来,然后再用一条长长的棍子把它们推放到合适的地方。可能这些对于她们来说都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无穷,竟然还可以想到这样省地,而且操作简单的方法,关键是竟然还可以这么的美!!!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象,就会觉得很高兴,这也许就叫做丰收的喜悦吧。大红大黄的色调,再搭配上后面黄蓝相间的徽派建筑,如此独特的美景唯篁岭独有。

走在篁岭村的小道上,可谓是“一步一景色”,每一个小角落都那么的精致和有趣。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原著居民都已经搬到了山下,这里所有的房子都统一管理了,所以整个篁岭才得以保存和布置得这么的精致,而且环境也都尽量还原到农户本身的生活原貌,不会弄得那么的商业化。

篁岭村庄的房屋结构特殊,农家一楼大门前临大路,大门后是厅堂;户户二楼开后门可到达更高处的另一大路,二楼前门拦腰上下砌墙,与屋外搭建的水平木头架连成一体,用以晾晒农副产品,因为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坡地建村、无平坦处晒农作物的矛盾。有些大户人家,自家还留有一个比较大的阳台,而且位置都还是正对着太阳,晒东西最好不过。蓑衣,斗笠,竹篮子等等,这些都是农户家标志性的符号,现在是越见越少了。

除了常见的玉米,辣椒和菊花这些农作物以外,鱼干和肥腊肉也是他们晾晒的食物之一。新鲜的鱼先宰好,洗干净,再用盐和酱料腌制一下,五花肉也是如此,等阳光大好,天干物燥的时候再拿去晾晒,等水分晒干之后就是一道美食了,而且也是为了方便储藏。逆光下的你们,看着就觉得很美..............味!

用“无所不晒,无处不晒”来形容篁岭再贴切不过,房顶上,柱子上,墙面上,阳台上,反正是能晒的地方,能腾出一块空的面积出来的,肯定都少不了农作物的晒挂,特别是玉米,真的是走哪都能看到。

而我自己最喜欢的就是这棵柿子树了,首先我之前没有见过,然后看到它还挂满累累的果实,真的好想.......吃啊!!当地人还把柿子切成片来晒干,我觉得干了之后肯定会更甜,想想就流口水。

记得那天早上,还看到有个游客在那里用竹竿来打柿子,后来就被其它游客投诉了,被保安抓了个正着。要知道这棵可是观赏用的柿子树,是给我这种臭美的人拍照用的,哈哈哈。要像我这样,忍住,没得吃也得把它拍到画面中,你是我的,都是我的。

篁岭现在很多的房子都是不能进去的,因为大多经历了岁月的打磨,都显得有点破旧,为了保护现有原生态房子,很多都锁起来了。但是有几间比较新的房子,空间也大,估计是以前古徽州的大户人家了,装饰得非常漂亮,成了每个摄影人的必拍摄影地。

玉米就是他们房子最具特色的装饰利器,不管是房子的外围,还是内部的装饰,全都挂满了玉米,好一派丰收的景象。城市房子装修用豪华的水晶灯,农村的房子装饰就用晒干的玉米,这就是田园生活的精华所在吧。

下午的阳光最篁岭晒秋最佳的拍摄时间,太阳下山之际,光线变得相当的柔和,拍摄逆光相当不错。这里我想分享自己的一些拍摄心得:

1.逆光拍摄,尽量选择小光圈F16左右,这样如果把太阳也拍摄进去的话,可以形成像图2那样的星芒效果,我的最爱;

2.尽量选择广角镜头,这样才能把更多的内容拍到画面中,这里超广角和鱼眼效果尤其好;

3.选择适当的前景,晒秋是篁岭的特色,在拍摄篁岭全景的时候,适当选择前方的辣椒或者菊花等一些具有晒秋特色的农作物作为前景,能够增加画面的故事感;

4.框架式的构图,像图3那样,拍摄时把房子的窗框也纳入到画面当中,最好能把房子里的具有晒秋特色的农作物也拍进去,这样画面的中心会更加突出;

没错,这里晒秋最多的就是辣椒和菊花了,辣椒鲜艳的红和菊花耀眼的黄确实给整个村子增添了不少色彩。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了屋里,把屋里丰收的农作物打得透亮,帽子上的那颗五角星感觉特别的通红。

站在高处俯瞰整个村庄,房子鳞次栉比的排列着,各家各户上的房子上都晒满了或红或黄的农作物,再加上远处树木的绿色,三大色系把整个村子渲染得绚丽夺目。要是赶上季节,也就是再到11月中旬,村子里的几百棵枫叶红了的时候,景色更加迷人。

这里我说说几个晒秋拍摄建议:

1.在焦距选择方面,选择广角和长焦相结合去拍摄,大场景可以多结合前景的搭配去拍摄,表现场景的大气之美,像图一就是广角大场景拍摄的例子,然后选择了前面的农作物作为前景;长焦可以选择性地截取风景的局部进行特写拍摄,像后面的几张都是长焦拍摄的。因为很多时候广角有一张就够了,但是长焦可以多选取一些角度,去表现某一个地方的特点,但是这需要你去多发现一些美。

2.画面一定要有中心点,而在篁岭拍摄,晒秋就是你的中心主题,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最好多去关注这些点,尽量选择晒秋的那些农作物作为你的主体;

3.拍摄时间,篁岭最好的拍摄时间就是下午的5点左右,那时候光线比较柔和,而且篁岭的缆车是5点半就停止运行的,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游客都准备下山,如果你是住在山上的话,这个时候真的可以“肆意妄为”随便拍了,基本没人跟你抢机位,而且街道上人也非常少,所以如果想拍好片的话还是得下点血本住在山上。

那几天刚好在召开党的十九大,篁岭景区还特意用辣椒和玉米摆了这个造型来应景,据说这里会配合当下不一样的时事热点,来摆出不一样的造型,真是用心。

除了篁岭的特色晒秋美景,景区里还设置了一些娱乐项目,怪屋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玩意了,有些人可能也在别的地方见识过。但是没有玩过的确实可以进去体验一下,非常有趣。

进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这个魔镜,让我来表演一个隐身术,哈哈哈。

第二个就是这个倒过来的房子,是不是这么乍看一看,我还是个倒立高手,一直神功也不在话下,简直没有难度。不过仔细一看还是有点穿帮,怪我做得不够仔细,不告诉你们,能看的出破绽在哪里吗?记住,一定要撩起衣服噢(害羞脸)!!

第三个体验项目是这个倾斜45度的空间,可能这么看照片没啥特别,真的等你站进去的时候,头还是有点晕的,站都站不稳。反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总能拍出些好玩的照片。

这里还有一个展馆,展示出了当时大户人家婚嫁时的场景,一进去,肯定被这里所有的大红色装饰吸引住,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婚嫁习俗相当的盛大,感觉现在婚礼布置都没有这么大的排场。看到这么喜庆的场景,我都想嫁了!!!

因为是景区的统一管理,所以天街这里的所有商铺,都没有重样的,如果没有一点特色,都很难把店开在这里,所以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点逛逛这里的特色店,应该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而这家咖啡店,从第一天来的时候就吸引到我了,也吸引了很多游客在他们店前拍照,我特别喜欢这样的木桌子和椅子,很有复古的感觉,可以看得出来,老板还是很下心思的。

绿色的桌子也是我大爱的配色,都说男人唯一喜欢的绿色,就是劳力士的绿水鬼,而我觉得这样复古的绿色木质桌子也是很有格调的,突然感觉我和老板的气场很搭。

在这样的午后,阳光温柔地透过玻璃照射进来,打在脸上非常的舒服。再点上一杯咖啡,看在窗外人来人往的街道,忽然觉得生活的脚步一下子慢下来,早上还在匆匆忙忙地赶景点,下午难得抽点时间坐下来,会有不一样地体验。

临近天黑的时候,农户们就开始把晒了一天的农作物收到屋里,因为放到外面,第二天清晨的雾气就会把农作物打湿,那就白晒了。

天黑的篁岭别有一番味道,房子上的灯笼和路边的街灯都亮起来,再加上天边彩色的云彩,此时我总感觉少点东西。对了,原来是杆子上晒秋的农作物被收回去了,没办法,为了效果我只能自己动手把它们又一 一搬出来。对吧,这样出来的效果的完美多了。

本身是做摄影的我,开着跨界的车,在婺源“跨界”体验晒秋农人生活。平凡的生活也可以因跨界而增添许多不一样的体验。

入夜的篁岭又回归到宁静的一面,仿佛接待了一天的游客她也累了。这个时候,一个人坐在栏杆边上,看着外面的风景,听着悦耳的蟋蟀声,还有阵阵的清风。如果可以,我愿意呆上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