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昨天闺蜜们没有去这些地方,所以今天故地重游,我就在门口坐等

整个瓷房子加上顶楼一共五层,其身后有一栋4层的条形楼房,两边还各有一座200多平米的耳房,建筑面积近四千平米。房子用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四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七亿多古瓷片装饰而成。瓷房子的主人兼总设计师张连志说,他想通过这座建筑让国人和众多海外人士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在他看来,瓷房子不只是一栋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

出门旁边就是少帅府

张学良故居博物馆又名少帅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氏在此居住。这所西洋集仿式洋楼建筑造型豪华、美观、大方,以西洋巴洛克风格为主,房间布置考究,楼梯、地板、门窗等均为菲律宾木料制作而成。

经两年多整修的张学良故居于今旧景重现,这里的音乐、装修、服装、家具、人物全景重现了当年张家在天津法租界的生活原貌。

张学良之所以对这里如此青睐,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红粉知己赵一荻为其私奔之后,曾长期居住于此。

  赵一荻,出生于香港,是伴随张学良一生时间最长的爱侣。两人的相识便是在天津。一说二人1927年结识于蔡公馆舞会,赵一荻时年16岁。但蔡家人矢口否认,称家中从不举行舞会,二人相识还要早些,是在张将军公馆认识的——这个“张将军公馆”,指的便是“少帅府”。

  在这座少帅府中,处处保留着曾经英雄美人的痕迹。且让我们循着主人的步履,一觅历史的芳踪吧。

  进入少帅府的大门,是一个近乎方形的过厅,经过一扇门,则是一个几乎占据了整个楼房深度的大客厅,上方悬挂着大型枝形吊灯。这里应该是整个公馆仪式性的场所,用于进行各种社交活动。可以想象,当年曾经有多少英雄豪杰相聚于此。

  今天,这里由于摆放了太多的家具而显得有些凌乱,只是贴墙放的一口指挥刀引人注目,细看,原来是将军亲如兄弟的老部下吕正操将军所赠的“虎威军刀”。

  上刻七个大字“事到临头须放胆”——这或许是张将军在西安事变前的心情写照吧。

  一楼大厅左侧有中餐厅,右侧有西餐厅,考虑到张家在天津人口不多,可以推测这主要是用来进行酒桌外交的场所。其中,甚至还设有颇有时代特色的罗汉床,那估计是为了一些有阿芙蓉癖的客人准备的。

  而大厅尽头,则被称作“梅兰芳舞台”,四四方方的一块。据说是因为张学良将军非常喜欢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造诣,经常请他来此唱堂会,因而得名。

  因光线太暗,今天的“梅兰芳舞台”略显凋敝。但是,要到那里去一探究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是张学良专门给赵一荻购买的象牙钢琴,磨蚀的象牙音键仿佛在为时光的流逝背书。时人记载赵一荻能歌善舞,这架钢琴是她十分喜爱的。

  赵四小姐爱缝纫

  一楼是公共场所,三楼是一个大舞厅,也可以改作餐厅,真正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私人空间在二层。

  建筑里没有电梯,这可能与主人当时都年轻活泼,虽赶时髦却用不到这种东西有关。楼梯是特意从菲律宾等地运来的硬木制成,设计优美而大气,让这所房子虽有历史的沧桑,却没有多少陈腐的味道。

  从二楼的阳台望到外边去,残雪未化,昔日风云人物的旧宅宛然,可以想象当年张学良在这里读报或者与赵四小姐共进早餐的情趣。

  朝阳一面是属于张学良的,办公区占了较大面积,有一个办公室,三个会议室,布置豪华。但考虑到少帅作风雷厉风行,有在会议室拉人出去枪毙的癖好,来此开会的军政要员恐怕也会多少带些心理阴影。

  张学良的办公室里,保存着笔架和墨盒,据说是少帅曾经用过,专门收集来的。

  仔细看,墨盒上有一首题诗:“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唯有春风今又还。”

  从这首诗来看,此墨盒张学良将军使用时间应在抗战之后,原因是这首诗为少帅自作。这是张学良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囚禁在湘西沅陵凤凰山时,题写在凤凰古寺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为《自我遗憾作》。以后他经常吟咏,刻在常用的文具上并不奇怪。但那时的少帅,已经是鬓发疏落,心绪苍凉,再无少帅府的春风得意了吧?

  而背阴一面则是赵一荻的空间,不但有卧室,而且有应接间,大概是赵四小姐接待自己手帕交的地方。

  昔日床榻上方,一张旧照展示着主人的风采。

  在这里,更让人感兴趣的恐怕是当年豪门生活的若干遗存,比如可以看到赵一荻用过的Singer牌手摇缝纫机,显示她应该是个心灵手巧的女子。

  这应该没有错吧,时人评价赵四小姐不善经营,但善生活,所以与善于经营的于凤至对调了位置,由于凤至在外照料家庭,而赵一荻则把一生用在了陪伴张学良上。

孙中山赠予张学良的书法作品

孙中山赠予张学良的书法作品

  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赠予张学良

  专门用来放收音机的盒子,以及下层放冰上层放食品的老式冰箱,件件物品,残存的气息,让我们捕捉到主人曾经的愉悦与安适。

  也正是在这一层,有一幅书法作品十分醒目,是孙中山赠予张学良的,书曰:“天下为公”。

  张学良与孙中山仅在北京有过几次见面,但双方都有很深刻的印象。张学良后来评价其父有才而无大志,而孙中山先生有宏伟的志向,如果两人配合,将是极好的搭档,显示了他良好的政治敏锐性。可惜的是,由于时代的关系,这位少帅最终一生蹉跎。

  忽然想到,离开天津之后,张学良便陷入了不抵抗将军的困局。而后西安事变,南京受审,雪窦读书,凤凰秋景,直至风雨台湾,一路颠沛流离,直到去夏威夷,恐在将军心中,再无一个可以称作家的地方。

  那么,夏威夷就算是家吗?

  也许,少帅府中的一幅张学良将军亲笔便是答案。

  关东秋爽,故乡月明。

  倏然,想起了纳兰容若那首小令: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隐在闹市的少帅府,历史的一声深沉叹息。

帅府里陈设的家具

出了景点散步到西开教堂,前面已经介绍了,在此发一些内部图片

教堂的门口

下一站第五大道、五大道位于天津和平区,以区域内五个主要的道路命名,实际有二十多条街道。这里曾经是英租界,在民国时期,清朝遗老、北洋政府里很多官员名流都曾在这里寓居,一栋栋优美典雅的洋房仿佛在诉说着津门曾经的风云故事。 目前来到五大道游览,主要就是观看街道上2000多所花园式的欧式建筑,其中名人故居就有三百多处,张学良、顾维钧、吉鸿昌、爱新觉罗载振等众多清末民初的名流都在这里留下了名字。这里的建筑整体是欧式,但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街区优雅浪漫,不少影视剧组来此取景,拍婚纱照的也爱把五大道的小洋房当背景。不过大多数的洋房目前都铁门紧闭,并不能进入。 初到五大道,如果摸不清东南西北,可以先到长沙路101号的民园广场,看看曾经的欧式体育馆,这里也相当于是五大道的集散中心。广场附近的游客中心里,可以拿一份地图(也有付费购买的更清晰版),上面标注了五大道很多故居、著名建筑的所在地,根据地图参观游玩即可。另外,在这里也可以选择乘坐马车和骑自行车,马车每人80元,自行车大约每小时10元左右,都是游玩五大道的经典方式。 五大道内,很多的点都很值得参观,整个下来大约要大半天时间,其中有几处建筑是参观的重点。疙瘩楼在河北路,墙上一粒一粒烧过火的砖形成的疙瘩已经十分特别,而且还是一座瓷片贴满的洋房;马场道117号的天津外国语学院是电视剧《金粉世家》的取景地;清朝庆亲王载振的公馆建筑中西合璧,在重庆道;蔡成勋故居是五大道唯一的中式建筑,在这里显得十分特别,位于大理道;同样在大理道的睦南公园每年春天都有鲜花开放,给游人带来惊喜。另外,在这些建筑中,很多都提供餐饮或者下午茶服务,虽然价格较贵,但是想想在民国名流的家中用餐,格调还是蛮高的。

坐着马车逛第五大道,还有讲解,不错

欧式体育馆

逛完五大道就要跟此次旅行说再见了

结束语:其实每次旅行后我都感觉很累,同时也觉得没有意思,但旅行就是一种魔性,回来后仔细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仍然觉得很值得。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你每次出去后都能记住景点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一次的旅行我都是亲自做行程,亲自 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因为自己经历了,所以永远不会忘,这才是我从来不跟团的原因。这就是旅行和旅游的真正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