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被认为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发展停滞时期,对帝国边缘领地的统治力开始逐步下降,塞尔维亚人在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以及奥地利和俄国的支持下,于1804年在塞尔维亚人卡拉焦尔杰·佩特罗维奇(Karađorđe Petrović)的领导下爆发了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第一次在对奥斯曼帝国的反抗中组建了政府,并且一度占领了北至贝尔格莱德,南至今天科索沃地区的领土,虽然起义最终在1813年被镇压,但这次起义被视为塞尔维亚民族革命的开端,也被视为塞尔维亚现代历史的开端。

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被镇压短短两年后,米诺斯·奥布雷诺维奇(Miloš Obrenović)在1815年领导了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并且取得了成功,解放了被奥斯曼帝国统治了数百年的塞尔维亚,成为了事实上独立的国家,米诺斯·奥布雷诺维奇建立了塞尔维亚公国,组建了政府,自己成为了统治者。

第二次塞尔维亚起义

1839年,米诺斯·奥布雷诺维奇传位给他体弱多病的长子,不料短短一个月不到,长子病逝,王位传至年仅16岁的次子米哈伊诺·奥布雷诺维奇(Mihailo Obrenović),由于太年轻经验不足,他疏忽了应对塞尔维亚公国内部的反对势力,于1842年被第一次塞尔维亚起义的领导者的后人(卡拉焦尔杰维奇家族,在塞尔维亚现代历史中与奥布雷诺维奇家族不断角力)推翻统治,与父亲一起四处流亡。在数十年的流亡生活里,米哈伊诺四处游历和学习,受到了当时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此外还迎娶了奥匈帝国伯爵的女儿为妻,广结天下名人,为日后再次掌权打下了基础。1858年,米哈伊诺的父亲,塞尔维亚王国的开国领导人米诺斯·奥布雷诺维奇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夺回了统治权。1860年米诺斯病逝后米哈伊诺第二次执掌政权,被称为米哈伊诺大公,数十年流亡生活的积累在他执政后爆发,他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大力发展塞尔维亚的经济、文化、学术,并且积极扩充军备,于1862年开始成功迫使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开始撤出塞尔维亚,最后一支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在1867年撤出,塞尔维亚公国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米哈伊诺大公还于1866年至1868年间主导组建了第一次巴尔干联盟,联合反抗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的残留势力。

年轻时期的米哈伊诺画像

好景不长,1868年6月10日,米哈伊诺大公遇刺身亡,结束了起起落落的一生。凶手最终都没有坦白是谁指使,但大多数历史学家和塞尔维亚民间都认为是奥布雷诺维奇家族的死对头卡拉焦尔杰维奇家族雇凶(即之前推翻米哈伊诺大公统治的家族)。米哈伊诺大公虽然在位时间不长,但对塞尔维亚的贡献有目共睹,在塞尔维亚人心目中拥有崇高地位,贝尔格莱德最繁华的步行街米哈伊诺大街就是以它命名,当时街道两边住的都是塞尔维亚的名人贵族,而在大街的南端,塞尔维亚人为他于1882年建造了一尊宏伟的雕像,米哈伊诺大公在骏马身上见证了塞尔维亚百余年来的变迁。

清晨的米哈伊诺大公街航拍

米哈伊诺大公死后没有留下子嗣,在原本的内阁成员商议之下,塞尔维亚公国统治者的位置交给了他的表弟米兰·奥布雷诺维奇(Milan Obrenović),米兰即位时年仅14岁,所有事务实质上由推举他即位的内阁成员摄政。4年后1872年,米兰成年,顺理成章重掌权力,他展现出了极大的智慧和强硬的政治手腕,很快就把大权全部收回自己手上,着手发展塞尔维亚。

这个时候的塞尔维亚公国虽然事实上独立但名义上仍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附属国,但奥斯曼帝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在1877年至1878年的第十次土俄战争后,两国签订协议把巴尔干地区的管辖权交给俄国,西方国家对此不满。于是1878年6月,英国、奥匈帝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把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拉上谈判桌,重新协商巴尔干半岛的归属,签订了《柏林条约》,最终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得到正式承认独立,保加利亚交奥斯曼土耳其管辖但获得自治权,波黑名义上交给奥斯曼土耳其但由奥匈帝国代管,巴尔干半岛今天局势的雏形开始形成。

《柏林条约》后的巴尔干地区势力图,塞尔维亚除了贝尔格莱德以北地区,基本恢复今天的版图

塞尔维亚公国在取得了国际承认的独立地位后,1882年米兰·奥布雷诺维奇宣布塞尔维亚公国升格为塞尔维亚王国,自己也从“大公”升级为“国王”。但国家地位的提升似乎没有带来什么好运气,1885年与保加利亚的战争落得战败的下场,元气大伤,1889年米兰主动退位,由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Aleksandar Obrenović)继承王位。这位亚历山大一世上台后也没有干多少好事,反而坏事一大箩筐,先是迎娶了一名比他年长12岁的寡妇为王后,招来社会上极大的非议,然后随意任命王后的亲信担任参议院要职,甚至为了随意越过宪法解雇反对他主张的议员,宣布暂停宪法效力半小时这样荒唐的事情,塞尔维亚王室的形象一落千丈。最终对王室不满的人组成了反对派,在1903年策划了一场暗杀,亚历山大一世国王以及他的王后,和其他奥布雷诺维奇家族的成员全部被暗杀,导致了奥布雷诺维奇家族灭亡,国王王后被安葬在贝尔格莱德的圣马可教堂内。

圣马可教堂

从米哈伊诺大公时代就与奥布雷诺维奇家族抗衡并一度夺权的卡拉焦尔杰维奇家族再次上台,彼得一世(Peter Karadjorjević)在贝尔格莱德的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t. Michael the Archangel )加冕,开启了卡拉焦尔杰维奇家族的时代。彼得一世在位期间,通过两次巴尔干战争,扩大了塞尔维亚的领土,1913年一度扩张至包括了今天的科索沃地区以及马其顿(但北部还未取得现在的伏尔伏丁那地区),接下来大事件发生了。

圣米歇尔天使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