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建于1379年,原为足利义满(あしかが よしみつ)将军的山庄,后改为禅寺。“金阁寺”一名源于足利义满修禅的舍利殿,因其外以金箔装饰,民众遂以金阁殿称之,寺院也因此被唤作金阁寺。1950年,金阁寺被蓄意纵火烧毁,现在看到的金色建筑是修复的。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

金阁寺是3层的楼阁,第一层为法水院;第二层为潮音洞,供奉着观音;第三层是正方形的佛堂,供奉着三尊弥陀佛。金阁寺的建筑与园林构造相融合,一旁的镜湖池池水清洌,身影华丽的金阁倒映在镜湖池中的景观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观。

金阁寺的独特之处:游客拿到的不是参观入场门票而是写有祝福话语的朱印。另外,院中的不动堂旁边有中文和韩文的神签可供占卜,金阁寺内出售的抹茶冰激凌口碑也很不错。”

夏夜唯一的乐趣

不就是穿上凉拖

沿着街道

撞上一家便利店

买上一袋子零食汽水

和朋友聊着走回家

“枯山水是日本为适应日本地理条件而建造的缩微式园林景观,现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无高山,丘陵,无河、湖、泊、溪的地理限制,使日本在园林艺术设计上探索精巧,细致,注重景观形式的象征和心理的感受,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线条表示水纹,如一副留白的山水画卷。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因其无水而喻水,因无山无水而得名。

7世纪,中国隋文帝曾经赠送过日本天皇一盆景(无法考据),这副盆景对日本的园林艺术未必有着正真的历史意义,但凑巧成为了一个象征。日本写意庭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盆景式园林,他的集中代表就是枯山水。

日本僧人荣西是最早入宋求取禅法的高僧,1192年回国后弘扬禅宗教义,寺院园林接受禅宗思想侵润而形成禅宗风格的园林—禅宗园林,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苦行及自律精神,日本园林开始摈弃以往的池泉庭园,而是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沙、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营造枯山水庭园,园内几乎不使用任何开花植物,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禅宗园林风格的成熟期则是在‘书院造庭园’出现以后,庭园面积压缩,由早先的‘园’转化为‘庭’。

最严格意义的枯山水就是京都府龙安寺方丈楠庭(传1450年)和大仙院方丈北庭和东庭(约1509年)。此外还有退藏庭、灵运院书院等的庭院。他们都是些闲庭小院,面积不大,却要在‘方寸之地幻出千岩万壑’,方法就是写意、就是象征。象征就是调动观赏者的想象力,也就是观赏者的哲学、文学、艺术修养。”

京都站装饰精致的花束。

离开京都站,回民宿的公交车上,前头有一位少年在昏黄的车灯下看书。还有一次,在市场的大阪烧店里,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独自一人,一边吃饭,一边看书。静静地看着这个国度,有些人热爱着阅读,不论在一天的什么时候,即便不在书桌之前,依然能愉悦地享受这段自然而然的阅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