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开始随心所欲的短期旅游中,越来越感受到旅游不仅仅带给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而且可以让人忘忧,给人疗伤,特别是看了屹立万万年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后,更感觉到生命的短暂,无力的抗拒,柔弱的争斗,与整个运行的宇宙相比,人,太渺小了,由此从简单的山水地理,喜欢上了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在不断游历中享受生命、探索生命!而在游过几个省后,感觉到每个省都有各自不同的景点和别有风味的美食。于是萌发了走遍中国的想法,并开始付之行动!在自由自在游历中国每个省的同时,喜欢上了重走长征路,就又时断时续地重走了一遍长征!游历过程中就产生了新一轮的旅行计划,因此从原来的旅游变成了后来有计划有规划的游历!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中也感悟到生命的真谛!
白洋淀 --荷塘月色出水芙蓉 一个水光艳艳的世界,一丛丛芦苇,一只只渔船……乘船进入白洋淀,看纵横交错的沟壕水道,赏密密菲菲的蒲草芦苇,观时隐时现的白洋淀鸥,听雁翎队战斗的故事。 白洋淀位于保定市东约45公里,是华北平原上最大的淡水湖,河淀相连、沟壑纵横,苇田星罗棋布,成为中国特有的一处自然水景区风光。














白洋淀是一个颇有特色的旅游区。白洋淀被36个村庄和12万亩芦荡分割成大小不同的146个淀泊,最大的2万多亩,最小的180亩,由3700多条沟濠、河道,把这些淀泊串联成一座巨大的水上迷宫。 风吹苇动,茂密的芦苇荡是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而这道屏障曾是抗战时期人们最可靠的掩护。 曾经让日军头疼不已的错综水道,今日行在其中觉得曲折迂回颇具趣味,不得不佩服白洋淀人民的抗敌智慧。 认识白洋淀的的芦苇,最早是在小学课本上。孙犁《采蒲台的苇》说: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的是那么紧。 白洋淀水域辽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河北省避暑胜地。这里四季景色分明,水光天色,美不胜收。 这一淀的芦苇,是水乡的宝贝。盖房搭屋,编席织箔,编篓编筐,用途实在是广泛。近年,白洋淀人还发明了芦苇画,最普通的苇草走进了艺术殿堂。 芦苇有四季的风景。春来万芽竟发,秋来芦花飘飞,是自然的生息转幻,也是芦苇别样的生命景致。 不是白洋淀的芦苇天生长得这样好。是因为有水,滋润得它们这样水灵、修长、青葱。 白洋淀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3年加入共产党的辛璞田,受顺直省委的派遣到家乡马家寨开展农民运动。 1927年夏共产党刘亦瑜,受中共保定地委的派遣到淀区北冯村与王家骥等人,建立起淀区第一个党支部。 辛璞田、刘亦瑜、李之光、侯卓夫等革命先烈,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舍家弃业,投身革命,坚持真理,宁死不屈,成为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著名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孙厥、袁静的《新儿女英雄传》均以淀区为题材。白洋淀儿女那飒爽英姿,今日仍被全国人民传扬歌颂。 白洋淀之窗博物馆淀区涉及保定、沧州两个地级市的4县1市,占安新县总面积的85%。安新县境内水区人口10万人,36个村四面环水,芦苇年产值4000多万元,是水区人民主要生活来源,鱼类16科54种,最高产量800多万公斤。以盛产大米、鱼虾、菱藕和“安州苇席”著称。其中,元鱼和桂花鱼中外闻名,被誉为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 白洋淀不止有芦苇,还有十里荷香。荷花和芦苇相伴,穿行其间,荷叶让开道路,颇具趣味 抗日战争时期,活动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显示出燕赵儿女的聪慧勇敢。作家徐光耀撰写的《小兵张嘎》就取材于“雁翎队”。 去荷花大观园的时候却是午后,太阳正火辣。坐着观光车,走过环园路,垂柳依依绿荫匝地,无比清凉,去荷花精品园,则是暑气蒸腾了。然置身田田荷叶、婷婷荷花之中,会忘记了暑热。百顷荷花塘洋洋大观,适合远望,这里却可以与荷近距离接触。看似一样的荷花,每一池都不相同,有的浅粉,有的雪白,有的深红,有的堇紫,每一种花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六月雪、碧台莲、翠云、卧雪、玉碗……恍若仙子下凡。 白洋淀是用来感觉的。 她适合调动身体的每个器官去体验。苇海浩荡,满目宏阔,可饱眼福;碧叶接天,十里荷香,可嗅出一心舒爽;树静蝉噪,鸥鸟鸣唱,是听觉里的生动;最是那闲在的游人,乘一条木船,悠然坐于船头,顶一片荷叶,两脚在水中荡来荡去,与大淀亲密接触,仿佛人就变成了淀中的一部分,一株苇,一朵荷,或是一条鱼。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留下耳熟能详的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无与相比的端庄,让她成为佛陀的花。 坐在船上,看淀水清澈,幽深,船家说有三米深,最深的地方有六米。没有船过的时候,水平如镜,一淀静谧,头上不时有鸟儿振翅飞过,船边偶尔有刚出生不久的小野鸭,凫在水上,对过路的船只毫不在意——因为没有受到过伤害,也还没有学会害怕呢。 开阔的水面上,有快艇箭一般射出,风驰电掣,激起的浪花划出长长的尾线。 淀家小儿,如浪里白条,在水中嬉耍穿梭,是从小与水不分地长大的,水是他们的快乐天地,戏水,是他们的日常状态。淀里人家的孩子没有不会水的。 有了水,才称得上淀。有了水,白洋淀就不再是龙钟的老者,一下变成了水灵灵的渔姑。 一位朋友告诉我,不独是因为她的端庄。还因为,莲的一生,像佛的修行:种下一粒种子,经历不知多少年的苦难和黑暗,在污泥中长出根芽,在浊水中接近光明,然后努力挺立于水面,舒展开宽大的叶子,吸收阳光雨露,孕育出花朵,最后结出一颗颗坚实的果实--正如修成正果。 如果没有荷,白洋淀大抵就是一个普通的淀,像那些有水有草的湿地一样。 因为有了荷,白洋淀就多了许多风姿,风情,风韵,风雅,就多了无限风光。 夕阳余晖中,驾一叶小舟,采莲白洋淀,醉入荷花香,想想,那是何等的惬意。 世界上总共有六百多种荷花,白洋淀上千亩荷塘,有近三百个品种。荷花成了白洋淀的独特景观,荷花节已经办了好几年,吸引了八方游客。 最喜欢青青的莲蓬,买上一堆,啖着清香肥嫩的莲子;临出淀时,一位淀家女人热情地向我们推介荷芽——荷叶的嫩芽,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些尖尖角,说是可以凉拌做菜,也可以切碎了炒蛋。此前只知荷叶可以做出清香馥郁的荷叶粥或饭或菜。莲藕、莲子、莲心、莲叶,食用、药用,大多有清心明目、消火祛热之效。没有多少花像荷花这样,从头到脚从根到籽实都如此有用。让我相信,荷的品性更像佛,益众生,佑众生,让人清凉涤心、舒爽怡神。 水乡10月的夜晚,淀风习习,蛙鼓阵阵,万亩荷塘翠叶叠盖,荷花清影缥缈可见 所以我喜欢风中的荷。最好是雨后,或是清晨,荷舞微风,碧玉盘般的荷叶上,珍珠似的水珠滚来滚去;一支支荷花,含苞的,微启的,璨然绽放的,并蒂私语的,在风中微微颔首,娇羞不胜清凉;风中,会有缕缕的荷香,浸染游人飘飘的衣袂。 没有哪种花会拥有那么多别名,莲花、芙蓉、芰荷、凌波仙子、君子花、净友……古人用这些名字赋予荷花许多美好的寓意。也的确,没有哪种花可以如荷花承载这许多美好的比喻。你无法想象,一种花,开到碗口大,却依旧清雅而非华美;端庄而非妖冶。 形容荷叶的,我独喜“风盖”、“荷衣”。前者还是与风有关,生动象形;后者更是一字传神--如果说荷是一素淡女子,绰约恬然于风中,正是着了这一袭翠绿的衣衫,方才灵韵天成。 乘船在青天碧水间尽享大自然的神奇,在浩浩荡荡的芦苇青纱帐中穿梭,找寻当年雁翎队的战斗足迹,参观白洋淀文化苑雁翎队纪念馆、游览嘎子村,领略从芦苇荡中走出的民族英雄的风采,在白洋淀鸳鸯岛、白洋淀之窗驻足,了解白洋淀的历史变迁,民风民俗,同时在异国风情园领略异域风情,欣赏完多姿多彩的表演后赴休闲岛,漫步游览休闲岛,欣赏白洋淀第一岛的美丽风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白洋淀在养育了一方百姓的同时,也用她的淳朴、美丽,造就了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以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白洋淀又称荷花淀。此派作家作品语言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 其实,这也正是白洋淀的风骨。白洋淀,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夜幕渐临以前品尝白洋淀特色风味晚餐,大快朵颐后晚上的节目就开始了,熊熊的篝火点亮悠扬的歌声;流彩的烟花装点五彩的夜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一盏盏满载祝福的荷灯飘向心的彼岸……晚上下榻在惬意的水寨,在静寂的星空下投入梦乡。 白洋淀四面环水,进出没船是行不了路的,到达的当天下午,我就坐船游览了大观园,大观园方圆几公里,河里种满各色品种的荷花,精致的小桥点缀期间,走在木桥上,河里的荷花尽收眼里,粉的,白的,绽开的,含苞的,晶莹剔透,粉嫩娇艳,含苞待放,看到荷花才知道什么叫做出污泥而不染,有一种无法用文字形容的美,他们高傲的挺立在河中,大大的荷叶烘托着一朵朵的莲花,氺落到荷叶上,立刻变成大大小小的水珠,纷纷滚落到了河.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开船的大叔说荷叶上有一成绒毛,氺是站不住的。如此众多的荷花,真是叫人大饱眼福。 我租了条船进了芦苇荡,芦苇荡——两边是芦苇,中间是河道,木船行在芦苇荡里,看着渔民捞鱼,两边有零星的荷花,对面不时驶来的快艇,冲击我们的木船突然动荡起来,引起我们一片惊叫声,感觉很爽,芦苇荡很大,分了很多岔路,让我们分不出东西南北,想起了小兵张嘎里的芦苇荡里斗敌的场面,船行了快一个小时到达了一个开阔的水域,氺很清,我们下了渔网,往氺中一看,啊!全是田螺,随手一抓就是2,3个,远处一群当地的渔家孩子一丝不挂也在游泳,一派天然的野趣,淀里的荷花是随处可见,让人百看不厌,荷花浑身都是宝,住的渔家还给我们做了一道炸荷花,清香可口,吃的是荷叶做的饭,喝的是荷叶煮的氺,随手可触的荷花,让我们和荷花如此亲近了一把,摘个荷叶顶在头上,摘个莲蓬吃个莲子,看见渔夫拿把铁锹划船,我们也要哈哈大笑一把,看见什么都新奇。跟江南的水乡不同,别有一番滋味。 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不时想起那荷花、芦苇荡、和船,别样的水乡——白洋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