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到现在为止,只有过本科毕业时那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一定要在地图上十分熟悉目的地的我,一定会在出行之前了解好当地的一切景点信息、规划好一切景点的路线、安排好一切吃穿住,6月份的云南行我提前三个月就订好了机票,提前两个月就订好了住房,提前一个月就准备好了要穿的衣物。所以这次到九江,虽然出发迅速,但也是做足了功课的,了解到九江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把自己的这趟旅行定义为——九江唐宋文化之旅,要穿着汉服走遍九江所有的历史景点(当然主要目的是臭美)。
这次出游也是我有生以来利用网络手段跟人交流最多的一次,先是在微博上约了帮忙拍照的小哥,后是想尽一切办法从百度贴吧里进了九江的一个汉服群,找耶楼同学借了古装,还误打误撞进了小妹妹的网络直播间,网上预约的周姐化妆也是一级棒。其实之前不太敢太过于依赖网络与人交流,不过这一次还真的蛮靠谱的。大赞👍
第一站到达庐山站所在的柴桑区,柴桑区古称柴桑县、汝南县,为江西省十八古县之一,汉高祖六年设县,因境内的柴桑山而得名,属寻阳郡治管辖之内,也称为“浔阳古城”。同时这里也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乡。
离庐山站7分钟车程的中华贤母园内,山的背后,隐匿着一处真正的世外桃源——陶渊明纪念馆。

那一年冬天,彭泽县里来了个狐假虎威、粗俗傲慢的督邮,一声喝令要县令前来见他,彭泽县令陶渊明本就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但身在其位,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却被县吏拦住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这便是我们熟悉的那位田园诗人,那位在官场摸爬滚打13年,“以心为形役,惆怅而独悲”的不适应,高呼归去来兮,最终以一种清高孤傲的姿态回归田园家乡。

陶渊明在“洋洋平津”的鄱阳湖上挂上归帆,回归故里柴桑之时,心中有说不尽的轻松愉悦,“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那是回归故土的迫切,是“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原始冲动,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愉快与释然。回到柴桑故园,陶渊明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洒脱。


他接近家门就狂喜般地“载欣载奔”,接受了“僮仆欢迎,稚子候门”盛大仪式,他走进后园,第一个要关心的是家中是否“松菊犹存”。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还要“有酒盈罇”,这熟悉庭院里的一草一木欣欣向荣的姿态,泉水涓涓细流的情景,归来,一切的一切甚是怡颜。


柴桑故园的田园生活,有童稚打趣、妻子相随,“夫耕于前,妻锄于后”,他钟情于这种“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朴素艰辛,但又无比闲适的生活。只要能放浪形骸,自由自在地活着,还管他什么草盛豆苗稀呢?


想起了《归园田居》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地描写,这一种淳朴的田园生活,是当今多少人向往而终不能得的呢?开始油腻的中年大叔、大妈们在朋友圈感慨,寄这种美好的希望于“老了以后”,可谁又能知道老了以后是不是又在忙着给儿女带孩子,每晚在废气充盈的小区广场上摇曳着夸张过气的舞姿呢?

在乡间依靠劳动度日,生活自然时有困苦。登门拜访的江州刺史,劝他再入仕途,还带来了米和肉,但都被陶渊明婉言谢绝。在晚年战乱频繁,流离失所,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他描绘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孰靡王税”的“世外桃源”,向世人展示了他对自由的最高追求。

陶渊明在穷困潦倒中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他带着问心无愧的高傲与世长辞。他临了的希望无外乎“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还是他穷极一生都在追逐的逍遥闲适。



清风高节的靖节先生,你从诗中来,带着田园里的清新和芳香,又是如此的坚守初衷,归于田园。感谢你留下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感谢你让我看到一个不放弃自我的纯粹灵魂。

天气不太好,有一些蒙蒙的细雨,这个季节又是旅游淡季,还加上是上班时间,所以纪念馆里除了我没有其他人,门口管理室里只听见放电视的声音,硬是没看到有人在。天气阴沉沉的,园区里有植被茂盛,光线昏暗,我一个人在里面战战兢兢地逛了一圈,纪念馆里只象征性地往里走了十几步,伸长脖子往里面探了探就迅速撤离了。小时候“楼道里滚出一个小皮球”地鬼故事听多了,胆子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