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厦门,能说的太多,却也是因为如此,搁浅了许久总觉得无法写出对它的真切感受。

这个人尽皆知的热门旅游城市于我而言,是大学时代最青春的记忆。那时候微博才刚刚出世,厦门还没有那么多人知道,使用学生卡随随便便鼓浪屿8块钱往返。经常在下课之后,三五闺蜜来到BRT站,乘坐前往第一码头的K3路,懒得走路时直接上连接线,又或者一路有说有笑步行到轮渡码头,坐个船过去转上一圈再回来。

厦门中山路

在厦门读书的时候,半夜会为了思北路口那一碗酸笋面会翻墙偷跑出去,清晨也会去离学校最近的椰风寨看看日出;加州广场的欢唱是每周签到之地,买衣服必去中山路的老虎城,女人街上的小吃一直不断;偶尔想打牙祭会去厦大吃盖浇饭,偶尔有点闲钱就去西堤别墅咖啡一条街小资一下。

似乎只要一打开厦门地图,所有的回忆都会活灵活现地展开来。经常喜欢坐着29路环岛公交车,1块钱带你看遍厦门的海,那时候的曾厝垵只是仅有的几家店,晴天见是那晴天才开门的白天卖冰淇淋晚上卖酒的小店,七桃小酒吧也就仅有的几张桌子却能在里头喝“今夜不回家”到天亮,黄厝也还只是一个没有开发的村子,厦大不需要刷身份证随时都能进,南华路上的咖啡旅馆诉说着华侨归来的风情。

日出时分

毕业以后甚少回厦门,我只知道现在的鼓浪屿需要跑到东渡去坐船,35元却不再是随意上下似乎还需要提前订船票,已经许久没有再踏上那篇小岛了。曾厝垵这个靠海的小渔村如今应该也不以渔业为生,家家户户都改造成了民宿,这个被全国人民赋予小清新的文艺之地,鼓浪屿船票一票难求的衍生之下,曾厝垵成了另一个“文艺的”鼓浪屿。

厦门的建筑

决定要来厦门是因为去哪儿攻略上展现的一张图片,那是一间看了就会心动的房子,已经许久没有再来厦门,何不说走就走。脑袋里很快的规划好一条路线,这24小时的假期,我准备这么过。

抵达紫菜的家→曾厝垵→五缘湾看日出→中山路→回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