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浩老街上也有常驻在这里的一家店,卖的是花生米,到现在已经开了70多年了。几代人把小店经营的很好,店外晾晒着炒好的花生米,店内的货架上摆满了已经装瓶的成品。蚊子显然是被香味吸引了,花了10块钱买了一盒店里的招牌“奇香花生米”,吃了第一口,蚊子就满意的冲我说:“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花生米!”
“有那么夸张么!”我经常会嫌弃他过于浮夸的说辞。然后,我们俩个在还没有走到老街的尽头前,就已经把这一盒干掉了。
如果你也会来到这里,一定要尝尝这家“奇香花生米”,不是广告,就是一个最不喜欢吃花生的姑娘给你的建议。



下浩老街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街道,中间会有几条充满一丝诡谲气氛的小巷和岔路口,每个路口的墙上都会写有:此处危险,游客小心。所以走在正在拆除的下浩,我的心一直是惴惴不安的。虽然这里已经今非昔比,但长满青苔的石匾和破旧的门牌还是能让人拼凑出街道当年的模样,而再好的模样也抵不过流逝的年华,老街的曾经与现在正在被一个“拆”字冷酷的瓦解,有些悲凉。
除了已经老去的建筑,下浩老街里还有一群喜欢它的人和物。比如那位拿着画笔的中年画家,画板上记录着他眼里的老街,不知他对这里满含了多少深情;路旁的小猫慵懒的享受着正午的阳光,这是它最后与老街独处的时光;路的中央,不知道哪个孩子的玩具被扔在这里,是一台崭新的挖掘机,再过一段时间,这里就会有更大的挖掘机来,连同玩具一起,不知去向何方…








走在通往出口的下坡路上,我们偶遇了几位抬着工具上坡的拆迁工人。
——娃娃在拍撒子嘛?
——沃们衣服脏兮兮地,拍出来不好看~
我说我们只拍路,不拍人。
但愿,下浩老街并不是真正的消失。若干年后再来重庆,这里也许就会变成重庆新的名片,到处叫卖着当地的小吃,无人问津的街道也会变得游人如织。像书翻过了一页,旧的记忆犹在,新的一页也会更加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