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戈维申斯克,曾经属于中国的海兰泡,静静的城市,阴霾的天空,鸽子飞翔,不苟言笑的战斗民族,唯一感觉温暖的地方就是,一群热闹的中国人冲进糖果店,挥金如土地采购巧克力,很俄罗斯。

今天在淘宝上预定的海兰泡一日游,联系大姐超级热情,还在微信上发了一长串黑河各种吃的玩的攻略。早上七点在出入境大厅碰头以后,大姐说现在绝对是淡季,旺季的时候这大厅到这个点早已经是人头攒动,排队估计都得排到外面去了。而且现在是全黑河各大旅行社一起凑人才凑出我们这一个团,要是夏天每一个旅行社都恨不得发好几个团。现在河水是要结冰没结冰的,不然的话夏天就坐普通轮船,冬天河水全结冰了就开汽车,现在只能坐气垫船,要再加100块钱。气垫船果然先进,就是船下面大大地充气,然后从浮冰上面嗖嗖地水上漂过去;不过据说气垫船也很容易坏,所以我们那天运气还很好,来去都很准时。



我们的小团一共七个人,来自天南海北。过关的时候还给了我个小插曲,中国边检说我的护照上有一个乱涂乱画,问我是不是自己画的,那哪能啊?我又不是熊孩子。估计是埃及转机的时候给我标记的,边检官说提醒我一下,俄罗斯方面检查护照很严格,如果他们因为这个原因不让我入境,那我后果自负。好吧,自负就自负,还好后来没问题。

说我在护照上乱涂乱画

到了俄罗斯了
坐完气垫船飘到俄罗斯对岸,话说布拉戈维申斯克,简称布市,曾经是属于中国的海兰泡,“1858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瑷珲条约》条约签订后,俄国将瑷珲北岸的海兰泡改名为“报喜城”(即布拉戈维申斯克)以庆祝条约成功签订”——维基百科。

另一条有名的目录则是“海兰泡惨案”,“1900年7月17日沙俄出动10多万军队以“护路”为名,对居住在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一直进行到7月21日,共杀死5000多名中国人(也有屠杀多达20万人之说)。

总之各种谷歌维基下来,海兰泡就是一个洒满中国人血泪史的地方,一条黑龙江之隔,对岸已是异国他乡,又怎样呢?比起波兰、比起墨西哥、比起奥斯曼土耳其,比起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当年勇实在是没有什么提头。

七点集合,七点一刻发船票,七点半过海关,八点上船,八点半到对岸,从俄罗斯关口出来也差不多九点了。我们的司机是一位高大威猛的俄罗斯人,一辆小面包车加上导游正好全部坐满。一进入俄罗斯,第一感觉就是空旷、安静。也难怪,黑河人口160多万,一江之隔的海兰泡才20几万,感觉好像从上海来到了西藏。

海兰泡的街上人不多,但房子倒不少,有一些是看起来颇有历史的小木屋。导游说这些小木屋都是私有财产,要是在中国就是钉子户,但在这里可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有些小木屋挺新挺漂亮,有些也是老掉牙似的年久失修了,不过五颜六色,看起来挺喜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