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八大菜系之一,中国历史悠久的地方风味菜,一首《辣妹子》传三江,也唱出了湘菜的特点—辣。湘菜历来重视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渗透,以酸泡菜做调料,佐以辣椒烹制出来的菜肴,开胃爽口,成为独具特色的地方饮食习俗。

衡东土菜属湘菜菜系分支之一,既融入了博大精深的湘菜风格,又极富地方风味和乡间特色。衡东土菜原料取自衡东本土所产的土、畜产品为主辅料,采用民间传统的烹饪方法制作而成,辣、鲜、美、便为其突出特点。

第一道是黄贡椒炒羊肉

黄贡椒炒羊肉是在衡东县石湾地区传承三百年的乡村土菜

相传清代中叶,石湾平里有一学子谭鑫振,年少聪慧,苦读诗书,废寝忘餐,以至食不甘味、精神不振地步,其母百计生方不妥。一日偶得远亲送黄贡椒一礼,即宰家养石湾黑山羊炒肉成菜,鑫振食之味口大开,神清气爽,日攻诗书,夜练书法。后来连中两元,殿试上对答如流,钦点探花,终成清代著名书法家,衡东县杨桥鹤岭“紫气东来” 巨匾,“南岳半山亭记”书法作品为其传世之作。

至今在衡东城乡都有书法家都有“吃了黄贡椒炒羊肉中谈话之说”,留有“羊有跪乳之恩”典故,鼓励后代悉心培育学子,感恩母教。诗曰:“跪乳羊儿肉味臊,名厨烹制有高招;黄椒炒出香辣甜,发汗驱寒胜药膏。”

第二道大浦血米鸭

大浦血米鸭,是衡东厨师在煮鸭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家常菜,深受湘东人们喜爱,特别受衡阳城乡美食网家追捧。

据传王船山曾反清兵败,隐居入大浦一船家,常以鱼鸭对饮道达数月,临回衡阳之际,赠以煮鸭秘法,传至如今,衡东地处湘江东岸,顺流直下百公里,有山有水。鸭为水性动物,性凉,适合群养,可提供充足的鸭资源,目前衡东人口味大变,喜欢吃鸭,既饱口福,又养身体,大都弃鸡吃鸭,因此血米鸭应运而生,乘运而火。这道菜十分讲究原汁原味,整个菜品配料、调料极少,靠刀工、火候提炼味之精华,微妙之处在于添加新鲜之鸭血,组合成色彩紫红,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滋补的土菜佳肴。

诗曰:“林谷伏栖避世游,江船惯看洞庭悠。佳肴缘结五夫子,回雁凌霞唱晚秋”、

第三道曝(pu)椒炒仔鸡

曝椒炒仔鸡是一道经久不衰的乡村土菜。自辣椒开始为湖南人使用以来,为了冬春能吃上辣椒和度过春末夏初的青黄不接的季节,农家人在年年霜降,气候阴凉、辣椒生长缓慢、肉质坚实、趁来雨前,摘下秋椒洗净,摊风处晾干外表水分,太阳下晒至半干。取泡菜坛洗净晒干,将辣椒用少量酿造米烧酒拌匀,放入泡菜坛填满盖上,藏阴凉处一个月即可。

农家人放养土鸡,小鸡从小追虫盗稻,飞檐跳墙,体格精壮。土鸡肉高蛋白、低脂肪,配上香脆酸辣的曝辣椒生炒而生,有使者感叹:“仔鸡曝椒称绝配,天下难寻第二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