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文豪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如此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这首词描述了南宋年间都城临安(杭州)正月十五的晚上,那满城灯火璀璨,君臣百姓尽情沉醉在佳节狂欢的氛围中。词中那华丽的措辞,精致的描述,以及词中暗含的复杂情感,让老鹰拜读以后,直至今日依旧难忘。

让人扼腕叹息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西学东用的新世纪,哪怕是翻遍中国所有的省份、城市也很难再目睹辛弃疾曾经描述的上元节盛况……

近日,偶然从大学时代,曾住在同一个宿舍的开封籍同学微信中看到了几张开封龙亭、天波杨府等景区正在热火朝天的组织一年一度的上元灯会,照片中那热闹的景象,顿时勾起了老鹰的好奇心。

一、上元灯会的起源,为什么叫做上元节?

上元节,也就是农历新年的正月十五,是中国农历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节以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按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在这一天的夜晚,人们要点起灯笼,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因而又被称为元宵节。

根据历史记载,上元节起源于西汉时期,最初的时候以祭祀神仙、张灯结彩为上元节主要的节日特征。但对于上元节的起源方式,史学界至今依旧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主要流传较广的有“纪念平吕”、“汉武帝祭祀太一神”、“道教三元”等几种说法,老鹰在这里截取前两种说法简单的介绍下:

第一种说法是,汉文帝平息了外戚吕氏作乱的那一天,刚好是正月十五。爱惜百姓的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所以每当到了这天晚上,他都要微服出巡,既是体验民间疾苦,也是为了与民同乐,时间久了,自然而然的就将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

第二种说法起源于汉文帝的孙子——汉武帝,在汉朝及之前的先秦时期,当时的人们比较信奉代表着宇宙元气与星宿的神祗——太一神,而汉武帝对每年正月祭祀太一神的活动非常重视。每当祭祀活动开始,都会通宵达旦的庆祝,一直持续到黎明时才能结束。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习俗。

二、上元灯会的传承,北宋时期上元节有多热闹?

随着社会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北宋初年,近五十多年的战乱开始平息,资本主义萌芽也随之兴起,上元节的节日气氛也更为壮观、持久,灯展的盛况更是达到一个崭新的程度,据说,当时上元节的庆祝活动甚至能从农历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八以后才会慢慢的结束。

而作为北宋的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仅有的几个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之一,每当到了上元节期间,更是成为了整个汴梁城一年之中最盛大的狂欢。

据北宋末期文学家孟钺在其著作《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元宵,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不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粼粼相切,乐声嘈杂十余里,击丸蹴鞠,踏索上竿。”由此可见当上元节到来时,整个开封城彻夜灯火辉煌的壮观景象。

三、上元灯会的延续,春节期间开封灯会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北宋时期的都城,开封很好的传承了开封府上元灯会的盛况。每当灯会来临之际,龙亭、天波杨府、铁塔等景区都会结合自身的宫廷文化、杨家将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出百姓进皇宫、铁血忠魂杨家将、万人提灯闹元宵、御河彩船巡游、点祈福灯、猜灯谜、免费品元宵等演艺、互动活动。

当走进龙亭,映入眼帘的便是摩肩接踵的人群以及五彩缤纷的彩灯,喧嚣声中隐约流露着几分节日的氛围,让远到来而的异乡游子在一瞬间便抛去了所有的矜持与拘束,迅速的融入了进去。

相对于别的景区,龙亭的灯展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除了传统的财神、福神、萌娃等彩灯以外,还大胆的追求时尚、新颖,紧追时代热点。诸如惟妙惟肖的动漫人物《海贼王》中的草帽一伙、《功夫熊猫》中的阿宝、《熊出没》中的熊大熊二等,让各个年龄阶段的游人都能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一部分。

沿着龙亭一侧的河堤,一边欣赏着美轮美奂的花灯,一边朝着上元灯会的又一主会场——天波杨府前行。和龙亭不同的是,天波杨府的花灯主打杨家将文化,诸如杨门女将穆桂英卡通形象的“冬季恋歌”,极大程度上,突出了“杨府家宅”的欢乐氛围。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渐深沉,但那华章璀璨的花灯仿佛依旧绽放着欢乐的气氛。在深冬时节,那光耀夜空、绚丽多姿、的“光影世界”,必然会为喜庆团圆的春节添一抹亮眼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