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6点早起,先吃一碗红河特有的细米线,询问老板得知,现在从县城到梯田已经修了一条旅游环线,但到甲寅的路在拓宽大修,建议我们去路况好点的宝华看撒玛坝梯田。行走在迤萨,古镇的老街拥挤而狭窄,坡坡坎坎的街道上铺着石头。为了避免拥堵,城里的车道都是单行。开车往宝华,一路大雾,能见度不到10米,三十来公里的路开了两个小时。撒玛坝梯田被浓雾笼罩,好在冬樱花开得正好。路边标示牌上有作夫村和十二龙泉的指示,禁不住好奇心继续开车前往作夫村,途中浓雾退去的地方露出了壮观的梯田。作夫村还保留有哈尼族传统的蘑菇房,又到一公里外的他撒十二龙泉,十二龙泉是岩石石缝里冒出的十二股山泉水,泉水甘甜、凉爽。
不知不觉车就开到了甲寅,想想从甲寅绕回宝华再到迤萨路远雾大。而甲寅直接到迤萨不过三十公里,中午允许车辆通行,路再差车也能过,结果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修理汽车底盘,看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句话也对也不对。
下午在迤萨闲逛,令人惊艳的小城,据《红河县志》载,据解放初期对迤萨的房屋进行统计:中西合壁,欧式风格的房屋达500多幢。如今最有名的是东门城门楼和姚家大院,还有那至今散布在县城各个角落的剩下的40多幢老房屋。
建于1940年代的姚家大院是迤萨的地标建筑,其建筑面积高达数千平米,具有厚重法式风格,兼有汉族建筑特色,目前是一座马帮文化博物馆。姚家大院甚至在红河根本没有公路的年代,直接用马帮从越南采购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建筑材料——水泥,用以构筑这幢无以伦比的宏大建筑物。
迤萨城原有东南西北四处城门,东门楼为现存唯一城门,该城门采用斗拱设计,上下三层。第一层为砖拱城门,城门的左右两间为来往的人休息之处。东门楼雄踞迤萨东面坡,登临此楼远眺,红河县东部群山和山下波涛滚滚的红河一览无遗。
在东门外居然看到了昨晚一直没找到的侨乡驿站,问了老板娘才得知,她家的定位经常出错,怪不得昨晚我们跟着定位跑到对面山顶的万年堂。

大雾中的宝华乡

冬樱花

雾中的冬樱花

浓雾中的撒玛坝梯田观景台

雾中撒玛坝

路遇哈尼人家的娶亲车队

从宝华撒玛坝到作夫村路上的梯田

从宝华撒玛坝到作夫村路上的梯田

梯田呈现的红色

红色是因为红色的浮萍

壮观的梯田

浓雾飘得很快,露出了梯田

马上雾又飘过来

作夫村的蘑菇房

作夫村的蘑菇房

作夫村的雾

十二龙泉

十二龙泉

十二龙泉

甲寅水井

甲寅水井

大雾中的甲寅

大修中的道路

迤萨的老建筑

白天看马帮客栈

白天的马帮客栈

新老建筑共存

刘氏古民居

精美的建筑

雄踞山顶的迤萨马帮城

雄踞山顶的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迤萨马帮城

走过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