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小说、诗歌到散文到美学再到哲学,精神境界的大餐也是在逐步提升。同时意识形态也在不断提高。从静读儒家经典到道家经藏到佛家经律论三藏,又从精神层面上升到信仰层面,多维思考、终极探究。终于找到了一条让我开悟的道路。喜欢诗歌喜欢古文喜欢经典,一路让书伴着我。喜欢徒步喜欢游历喜欢探索。阅读让人升华,游历让人宽广。禅宗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态度有近似之处,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縻,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豪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 从唐到宋,时代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田野;不在世间,而在心境。所以,从这个时期,最为成功的的艺术部门和艺术品是山水画、爱情诗、宋词和宋瓷。而不是那些爱发议论的宋诗,不是鲜艳俗丽的唐三彩。这时,不但教人膜拜的宗教画已经衰落,甚至峨冠高髻的人物画也退居次要, 心灵的安适享受占据首位。不是对人世的征服进取,而是从人世的逃遁退避;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绮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如果再作一次比较,战国秦汉的艺术,表现的是人对世界的铺陈和征服;魏晋六朝的艺术突出的是人的风神和思辨;盛唐是人的意气和功业。那么,这里呈现的则是人的心境和意绪。与大而化之的唐诗相对应的是纤细柔媚的的花间体和北宋词。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诗正是过渡的开始。其实,他倒是真实地表现了从中唐开始大批涌现的世俗地主知识分子们(以进士集团为代表)很善于“生活”。 他们虽然标榜儒家教义,实际生活却沉浸在自己的各种生活爱好之中:或享乐,或消闲;或沉湎于声色,或放纵于田园;更多的是互相交织配合在一起。“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住时”,这是白居易对“甘露之变”的沉痛的自慰;幸而没有遭到血的清洗。人生在世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漠”位于怀来县小南辛堡镇西南部的龙宝山,距北京90公里,与八达岭长城、康西草原一线贯通,由群山、戈壁、沙漠、湖泊构成。这里有两座壮观的大沙龙。东沙龙南北长300多米,西沙龙南北长近千米,宽度均在百米以上,高30米左右,占地近500亩。天漠,为塞外第一县怀来之属地,故此,天漠又名塞外之门。   由于其独特魅力的自然风光,已成为国内外影视剧选取西部风光的最佳外景地之一,《大决战》、《木乃伊3》、《三国演义》、《西游记》、《还珠格格》、《天下粮仓》、《京华烟云》等300余部影视片先后在这里拍摄。 天漠风景山脚下,著名的八棱海棠之乡。在山水之间逶迤着一道金灿灿的沙丘,绵延起伏十余里,甚为奇特壮观,人称“天漠”。东沙龙南北长300多米,西沙龙南北长近千米,宽度均在百米以上,高估计也有30多米,甚为壮观。果园、草滩、戈壁中突兀而现的金色沙龙,与群山、戈壁、湖泊等地貌描绘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彩色画面。据说它来自内蒙境内,是风将它带到了这里,是长期自然和人类活动交互影响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