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阪
选择和服首先要考虑着装的场合,因为和服的分类就是根据参加活动的场合以及隆重程度确定的,而日本和服的隆重程度也就是日本和服的格,所以选择和服其实是在选择和服的格!
为了直观的说明和服的适用场合、隆重程度。下图就将和服名称与对应样子,以及与现代服装的层级一一对应关系图解给大家。

从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出:自下而上,服饰从日常向隆重逐级演变,而图片最右侧相应位置的名字,就是和服在这个层级的名称。如浴衣、麻、小纹、色无地、付下、访问着、留袖、振袖等。下面我简单解释一下:
浴衣和服
起源于字面的“浴”,是汤浴的服装,作为专门形容这个级别和服的统称始于江户,代表的是夏天休闲单穿的服装!现在很多到日本玩简易穿着拍照的所谓和服,其实都是浴衣和服的范畴!
麻和服
非常日常的和服,这个层面的和服基本上是根据质地的形容词形成的。
小纹和服
小纹顾名思义开始于印染的小花纹,现在只要是有反复印染纹样的和服,无论花纹大小都称小纹,是一种常服。搭配小纹的是正装腰带,还要穿像二指袜的足袋。
色无地和服
介于常服和礼服间的和服。“无地”的意思就是没有图案,“色无地”就是指在和服中,整件衣服仅有除了黑色以外单一色彩而没有图案的一类和服(黑色是丧服)。虽然没有图案,不过允许有织出来的暗纹。色无地上缀有家纹,就是礼服。家纹就是带有家族特点的小图案,有点小圆印章的意思。色无地缀一纹可以用作参加茶会、祝贺会的次级礼服,椎三纹的格调几乎可以说比“付下和服”或者是没有上家纹的“访问着和服”更高了。不缀就是次级礼服或常服。因此,色无地是对穿着的时间、场合不太挑拣的、应用广泛。
付下和服
“付下和服”可以看成是“访问着和服”的简化版。是对袖子,前后身,领子的图案全是自下而上的方向印染的和服的总称。比访问和服更轻便舒适。一般并不加上家纹。适用的场合与访问着类似,但较不适合正式仪式。
访问着和服
访问着是整体染上图案的和服,它从下摆,左前袖,左肩到领子展开后是一幅图画。适合访问着的有:友人婚宴、派对、陪同入学典礼、茶会、同学会、相亲等社交场合。并没有已婚未婚的分别。
留袖和服
留袖和服顾名思义开始在袖长上体现自己的格。一般袖长在50cm左右,分为黑留袖和色留袖,黑留袖就是黑色的留袖,为已婚女性最正式的着装,在两胸前、两袖、背后有5个家纹。而只有三个家纹的为次正式的。未婚女性不能穿黑留袖。色留袖就是彩色的留袖,未婚女性也可以穿着。
振袖和服。
比留袖和服更隆重的礼服。分为三个细目——小振袖(又叫二尺袖)、中振袖(又称振袖)、大振袖(又称本振袖)。振袖一般仅限女孩儿和未婚女子穿着,小振袖一般作为入学、毕业的礼服,袖长在76cm左右;中振袖则多用于新年、成人式、未婚女子出席正式场合,袖长约90~98cm,穿上后大约到小腿肚位置;大振袖(花嫁振袖)多用于婚礼。袖长约110~120cm,是一种拖地穿着的礼服,它拥有其他振袖所没有特殊的结构——也就是“比翼”和“引踞”。比翼是一种让人看起来像是重叠地穿了两件和服的“假两件”结构,因为和外层的和服形状相同而得名。而引踞则是指为了在地上拖曳的时候不绊住脚而加入了棉条压重这种设计的和服下摆。中振袖因为其时尚的样貌,现在的已婚女士也喜欢穿着,且随着女性身高的增加,袖长也在增加趋近大振袖袖长,所以从袖长不能区分中
振袖和大振袖。
花嫁和服(大振袖)
花嫁为女性结婚时的服饰,是最正式的礼服。日本神前婚礼当天新娘穿一身白的“大振袖”和服,被称为“白无垢”,在它外面的和服外套叫作打挂。打挂是所有和服中最外面单件最厚最重的,结婚当天只穿着白色打卦,结婚几天后才换上带夫家家纹的色打挂。

大阪
从各级和服的名字归纳一下不难发现,和服的格首先根据袖长,其次就是根据图案。礼服级别的振袖、留袖,名称里就带出来和服的高级别地位;提不到袖子的就围绕图案定级别:依次是全衣组成一个图案的访问着、衣袖有图案的付下、没有图案的色无地、全身有重复图案的小纹......为什么和服定格用图案来区分格呢,因为各个级别的和服基本形状都是一样的,正如下图这样,所以和服选择时不用费心选款型。

和服样子虽大同小异,但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每件和服的领、袖、肩等组件却很多,还有很多“口”被留下来调平衣服的褶皱。如下图的“身八口”、“振八口”。

从上图的这一片“布”,可以清晰的看出日本服饰平面剪裁的特点。其实不光和服,中、韩、泰、印度等亚洲服饰,都是这种平面设计的典范。因为与欧美的立体剪裁完全不同,所以根本不能像看西式礼服那样通过挂着就可以直接想象出穿上后的样子,于是选和服就不用挂起来看,只要明确表达了自己所选择的格,再从中仔细选择漂亮的花色即可。

大阪
而这种平面设计的风格,其实也与亚洲人种的整体身体曲线更平顺有很大关系,毕竟不像欧美那样“丰乳肥臀”!而且和服追求的也是尽量将不同身材的人调整到都可以穿同一件和服的程度,所以没有大小号的问题,也没有了试穿的必要。
看看我选和服的情景,说是选床单也有人会信吧!

大阪
而且,选和服也不用费心选择与相应格和服对应的配饰,因为格对“腰带”等物品的搭配也是有严格规范的,色彩配合方面更是经过了仔细的考究。看看我选的主色调和服(最下面蓝底橘色花纹的)以及店里给我搭配的配件(主金色的一块、草绿色的一堆),是不是配色很撞,而且从“布单”也猜不到是什么等级的和服,甚至我如果不说,是不是都分不清哪块布是和服哪块布是配带等等吧?

大阪
看看穿上后的样子,是不是上下对照略微能找到一点组成部分的影子。不知道从我开始介绍的和服分类里,大家看出我选择的是什么和服了吗?
是的,我选择的和服是较隆重的振袖和服,而且是仅次于大振袖花嫁和服的中振袖。根据就是:袖长!和服的格首先根据袖长,其次就是根据图案。而振袖的三个级别里大振袖花嫁是一种专门神前喜事的服装,所以中振袖算是我能选择的最高级的礼服了,且它的袖长也接近大振袖,已经非常漂亮了!(小插曲:因为穿和服的这天在下小雨,很多和服是不能在雨天或下雪天穿着的,因为面料考究,更因为价格高昂,几十万上百万日元的和服比比皆是,所以店家推荐的是适合雨天的款,价格反倒更贵)

大阪

大阪
看到我选好的和服,大家一定会比较好奇浴衣和振袖的差别!所以我在这里小小的说说浴衣和服,当然我穿的这件浴衣和服是名副其实的专门用于汤浴的“浴衣”。

大阪
江户时代以前,浴衣和服的“浴”字是指“热水”,那时候人们把和服称作“汤帷子(yu ka ta bi ra)”。帷子指单衣,即用于单穿的衣物。古时的浴室基本上都是蒸气式的,和桑拿很相似。人们为了防止被墙壁和柱子烫伤,都穿着汤帷子入浴。后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入浴的形式,洗浴时不再穿衣而是浸泡在热水中。于是,这种和服便成为洗浴完毕后穿着的简单衣物,并作为夏季休闲体现个人情趣的衣物延续至今。

大阪
而景点等地方多爱用这个等级的和服冒充高级别的和服!浴衣与稍微正规一点的和服明显区别有两点:

其一是浴衣是单穿的,里面不用配其他衣物!其二是浴衣不要求穿像二指袜一样的足袋,鞋是木屐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