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的老校区很小,小小的校园里到处都在改建。三三两两的游客和不知所踪的学生们,让学校显得分外冷清,好像时光在这里渐渐褪色。
老校区虽小,却很有特色。跟普通的校园雕塑正经八百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一样,这里有很多特别的雕塑,每个都很有张力,饱含情绪。

乖巧本巧

钙化池一样的楼梯

覆满青苔的人物头部雕塑,眼窝处刚好汪住刚下的雨水。朋友别哭……

这个乍一看还挺有爱的,但是拉近一看两个小人

so creepy!
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还有很多这种用扁担调着东西卖的小贩。拍照时,后面的建筑围墙侵略似的,怎么都避不开。我们酒店出来之后走几步路就有一个大水果超市,门口常常有个大爷身边放着两筐水果,用小刀一下一下地削荸荠,生存在大超市和精品店的夹缝里。随着高大干净的店面越来越多,小贩这样的职业会消失吧,就像都是中老年人做的棒棒,这一代之后,也不会再有新的血液了吧。这样的职业消失了,那些原本做这些职业的人去哪了呢?这个城市关于他们的记忆,也会褪色消失吗?



我也说不清楚,川美到底哪里让我感到很强烈的时光流逝感。也许因为在校园里吧,“毕业必装修”的魔咒似乎对每个人都适用。毕业后回学校,我们看到崭新的教学楼、体育场,总是为自己惋惜,没有赶上好时候。可是其实每个人的“好时候”,不都在那些变了样的、甚至拆除了的红砖楼里、水泥球场上吗?人的记忆和人本身,也像老房子一样,不断地拆除、改造。当年抓你爬墙逃学的、和后来阻拦你进学校的,也许是同一个保安大哥。




坦克库是一堆老厂房改造的艺术工作室。

这里的每一扇门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掩盖不住门后溢出来的破败感。那些为了改造这里努力过的艺术家们,不知道有多少还留在这坚守。↓要是带了三脚架,我很想在这拍个慢门。匆匆的可能不是时间,而是人。




川美外面,是有名的涂鸦一条街,养育着艺术院校的街区,也沾染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来打卡的男男女女兴奋地找自己喜欢的涂鸦拍照,而生活在这里的街坊们往往一言不发。





看到了朴实无华的愿望

一个杂货店门口,一群人聚在一起不知道打牌还是下棋,其中还有几个看热闹的棒棒。

想到小时候在老家的大街上,一些三轮车师傅也会这样聚堆打扑克。屁大的小人儿背着鼓囊囊的书包,学着大人的语气怯生生地问,一高家属楼有人去吗?这时会有一个大叔学着你的口气大声问,一高家属楼有没有人去?!还会有另一个叼着半截烟的师傅大声吆喝,去去去,丫头等我一分钟,打完这把的。
这时候,如果我爷爷奶奶也在,脾气差的爷爷就会不耐烦地喊,走不走走不走,不走我们上别的地方,有的是人拉!打牌的师傅会把牌塞在旁边看热闹的兄弟手上,说,帮我玩完这一把。然后提着一个装着茶水的塑料水壶,笑呵呵地把我们带到他的车上,一边说,这老爷子,脾气真冲!
这是我很久很久都没曾想起来过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