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本不在我今天的计划内,一是很多人说天坛不好玩,二是天坛相对有点远,而且在通往北京南站的路上,本想着如果返程的时候有时间就顺道去看看。我原本的安排是去法源寺看丁香花,但是一看北京的天气,完了,我也拿不准丁香花到底有没有开,想想作罢,不如带他们去参观参观和珅的豪宅。父母一听都叫好,一部《宰相刘罗锅》让王刚老师与和珅家喻户晓。可是网上购票时,提示恭王府在进行用电系统改造,不对外开放。干脆,就天坛走起吧,地铁5号线,天坛东下即可。
事实上我认为,天坛是值得慢慢玩的,视野很开阔,人在里面觉得全身心的放松,我在天坛时是真心羡慕帝都的人民,那么大的公园,真是奢侈和享受。只是我们去的时候风真是太大了,天坛公园如此空旷,吹得头发乱飞,等到下午颐和园的昆明湖畔,我们真是要被风吹呆掉了。天坛里面祈年殿和回音壁都是单独收费的,我们买了联票,34元/人。现在微信购票很方便,截图保存,到检票口扫一扫就自动显示几人,省去不少麻烦。
有一点值得注意,因为祈年殿和回音壁是收费、检票的,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天坛的游览是单行的,千万不能先往前跑,人少了再折回来拍照,那样是不能再近距离感受祈年殿的。先生嫌风大,当时一个劲催着我往前走,回来再拍。幸好我没有完全听他的。

想拍一张无人的祈年殿,所以顾不上角度和正门了。与故宫相同的三层底座,皇家特有。

看老爸的头发,就能知道当天的风力。
祈年殿的全貌

风吹得老妈睁不开眼
祈年殿用于祈谷,而老妈现在站的地方是在天坛南边的圜丘,古代帝王用于祭天。风太大了,实在是拍照的兴致不高。

皇穹宇
皇穹宇在圜丘旁,它的围垣就是俗称的“回音壁”,现在已经用护栏围住了,我没有再拍照、再感受一下它的神奇。这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之前旅游的人们对回音壁造成很大破坏,只能再次呼吁文明旅游、文明参观了。
与故宫的红黄基调不同,天坛以蓝色基调为主,低调、大气,有时想想,觉得古人的审美还是很在线的。

天坛公园里看到的一颗有意思的树
从天坛出来,我们坐地铁直奔前门大街,这也是计划外的目的地。老公公说想看热闹的地方,那就前门吧。前门大街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杜莎夫人蜡像馆,人排了不少,不过我没兴趣,就没有拍照。突然发现自己很懒,人多不拍照,风大不拍照,其实都是借口。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