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去往花台的道路,游人果然稀疏了许多,但也还没到空茫的程度。想来花台这几年“九华山最美的景区”的宣传也还是起到了不错的成效,吸引了不少年轻人。

路上的松树长得扭曲而别致,有点哥特系黑暗森林的味道。

上午11点,抵达甘露亭。

在朋友@套马的汉子的九华山露营游记里,几年前的傍晚,他好奇地跟着一位做晚课的小沙弥走到这里,才发现原来还有小径通往远方花台。

如今这个井水依然清澈明净,亭子却有些破损失修了。

此处的山路比之天台是要陡峭一些,但对登过天都峰的朕来说都不成问题!扶手都不用扶的哼!

景区的维护管理有点迷~

沿途类似这样破损断裂的石板不下十处,看着不光是因为水土流失,似乎当年建设时就比较潦草马虎。

森林里好几处点燃的木头不知道是不是工作人员有意为之,但无人看顾任其焚烧,终究是很大的安全隐患。

从天台到小花台,前2/3的路段几乎都是下坡,虽然轻松,但我内心一直在哀嚎,须知现在下行多少,稍后就必须得反过来上爬多少……

啊,郭嘉啊,快过来建个跨径两公里的悬索桥,让天堑变通途,岂非美事一桩?【醒醒吧你!】

上下行路段的转折点就是梦幻石谷,它是花岗岩在重力、水蚀和冰劈等作用下分离形成的崩塌堆积体。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大石头好像一位宽袍大袖,正在俯身作揖的文臣,石栏锁链正如他衣袖上的滚边刺绣。

在悬空大石下方支满小树枝的做法,大约是一种类似垒玛尼堆的祈福行为?

12点抵达小花台,往左边岔路走15分钟,沿途可观赏石长城、佛陀石、定海神柱等景观。

不坐索道的话,也可以从此步行两公里直接下山了,只是听说山路年久失修,十分难行。

石长城位于花台索道的入口附近,小花台是观赏它的最佳地点。

岩体在风化及崩塌作用下,顺着两侧垂直节理从山顶往下延伸,形成了长约200米,高约20米的形似长城的岩墙。

部分花岗岩经历不均匀的崩塌后,暴露的裂隙面更容易遭受风化与冲蚀,由于风化速度的差异,塑造出了形似佛陀面庞侧脸的造型,故名“佛陀石”。

定海神柱,又称定海神针。

成因是……好啦好啦,你一定也知道了,崩塌+风化+冲蚀,简直是岩石造型界的Tony+Calvin+Vivian老师的三驾马车黄金组合!

其实,如果把"神针"左侧的一排山体也算进景观里的话,我觉着蛮像只大蜗牛的,还让人想起了北京的地铁路线图,偷笑~

身边景色再美,不如眼前手机好玩。

低头族已全面占领九华山!

离开小花台,可以选择一小时翻越花台正顶,也可以半小时绕行栈道,各有景致,都能抵达索道站。

有点累,不想再爬了,还是选择轻松的栈道吧!

花台栈道还是挺秀丽哒,身边游客们一看到她的身姿也忍不住纷纷发出了赞叹声。

然而作为在更高更美的三清山环山栈道上走过一整天的人,表示内心比较平静。

崩塌+风化+冲蚀……again

换个角度,这就是著名景点“仙人晒靴”。

此处高15m,上款5m,下宽4m,形似倒扣的靴子。

——其实我看到的第一眼,还以为这石头是一位老仙人,正弯腰提脚,准备脱下鞋子呢。

从左往右看,好像金龟探海;

从右往左瞧,仿佛海豹上岸。

这一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还有悬空倒搁的居然都能组合在一起,真是厉害了!(词穷)

栈道上偶遇好几幕温馨的家庭出行景象,透过镜头都能感到到这些亲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爱之心与喜悦之情啊,嘻嘻~

后来,我们没有赶上下午1点的免费直达巴士,改乘了2:20的假期加密班次。原本到池州大吃大喝一顿以飨辛劳的计划也被精简成了游客中心的一碗牛肉面——还是在五分钟内吞咽完毕的!为了赶车,时隔多年后我再度发挥出了大学食堂里练就的速度!

与普生匆匆道别,晚上回到上海已经9点了,又饿了,楼下亲切可爱的大馄饨+卤蛋来一碗~

就这样,在夜宵的香气中,摸着滚圆的小肚皮结束了本次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