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莫高窟,被誉为“东方卢浮宫”,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槃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莫高窟,需提前上官网预定门票,价格200元/人。首先到达数字展示中心,看两部短片介绍,然后坐着大巴车前往莫高窟。走进景区,能够感受到景区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努力,游客必须从特定的入口排队进入,跟着导游,戴着耳机,成群结队参观方可,每个导游带领游客参观8个洞窟,这些洞窟都分布在一二三层,窟内不允许拍照。

参观莫高窟后,又想再次回头看看历史了,看看莫高窟变化的足迹。

眼前的洞窟是历史遗留的足迹,由衷能够体会到那种苍凉,那种绝境中大自然所释放出来的景象

阶梯都比较窄比较陡

这是莫高窟的标志,九层楼,这里面供奉的一尊很高很高的佛像。

九层楼,因其共有九层而得名,原为四层,晚唐年间建成五层,宋初重修,九层楼是1935年建造。

莫高窟第96窟:内有一尊依山崖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是敦煌石窟中最大的塑像,在唐代时已称为“北大像”。这尊塑像在古代造像中的高度仅次于四川的乐山大佛(坐高62米)和荣县大佛(36.67米),如果以室内泥塑大佛计算的话,北大像属全国之冠。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莫高窟第17窟:即是举世闻名的敦煌藏经洞。此窟建于晚唐大中、咸通年间(851-862年),位于16窟甬道北壁,初建时是敦煌高僧统洪辩的影堂。洪辩法师俗姓吴,幼时即出家,学养丰厚,通晓吐蕃语,转译佛书,精通佛理。唐大中二年(848年),张议潮率众起义推翻吐蕃对敦煌及河西地区的统治,重新归附唐王朝。因洪辩力助张议潮收复敦煌及河西,后被唐宣宗敕封为释门河西都僧统,统管吐河西地区的佛教事务。

莫高窟第148窟:位于窟区的南端,洞窟形制属于涅槃窟。据洞窟前室南壁的《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唐宗子陇西李氏再修功德记》碑文记载,该窟建于盛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洞窟是陇西望族李大宾所建,后经晚唐、西夏、清代重修。第148窟的参观重点是体量庞大的涅槃佛塑像和涅槃经变画。

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人类文化瑰宝,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丝绸之路两千年文化繁荣的见证,也是了解中国历朝历代政治,经济,饮食,服饰,文化,外交,习俗等各类信息的重要凭证。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离开莫高窟,我们看到天空出现一小片七彩祥云。

胡羊焖饼,羊肉肥瘦相间,面皮韧劲十足,洋葱拌汁,味道棒极了

驴肉火烧

手抓羊肉

饭后休息,下午4点半启程去鸣沙山月牙泉,外面骄阳似火,吃个雪糕冰冻一下。奶香味让人惦记啊。

茫茫大漠,沙丘滚滚。放眼望去,看似平静的沙丘上,那一根一根或直或弯的线条,无声地诉说着几千年、几百年来大自然在它身上留下的印迹。

骆驼军队,让人联想翩翩。古代丝绸之路,伴随着驼铃声仿佛浮现在眼前。

晒骆驼

有一只骆驼,叫三毛。

骆驼的牙齿好逗人

去滑沙,需要到达山脊的最高处,通过这个人工安置的梯子爬上去。

这是滑沙的板,人工背着木板,踩着一级一级的阶梯,缓慢而上,此景布满着悲凉和沧桑。

柔软的沙子还带着律动感,随风飘摇

站在鸣沙山的最高峰,感觉太阳就挂在头顶,眺望远处,茫茫大漠,看不到它的尽头,也是我们无法到达的尽头。

很开心这趟旅行有你们,岁月带不走记忆,思琪、清华、曦云,有你们,旅行才变得有意义。

相遇,从来都不是一件偶然的事。岁月静好,很想我们就这样安然老去,不紧不慢,不慌不忙。

待到时光静好,与你相忘于天涯

9点太阳才下山,翻山越岭,只为等待日落。

在鸣沙山山顶看月牙泉,泉形酷似一弯新月,四面为沙所环绕却不被淹没,地处戈壁之中却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历来沙泉难共存,而月牙泉却与鸣沙山“山泉共处,沙水共生”,实为天下奇观。

将近10点才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幸好这是沙漠,我们奔跑而下,嬉笑于夜幕中。听到观光车呼喊,这是最后一班车了,我们蜂拥而上,如此幸运。

羊肉粉&大西北馍馍

晚上11点,正在吃晚饭。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