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提起月,我几乎不假思索的写出了这几首诗,如果再写去估计这就成诗歌集了。

其实中国人,乃是全世界的人都对月抱有太多的幻想,太多的寄托。

它是爱,是团圆,是相思,是失意,是怀念,是一切人类情感的载体。

朝阳起,夜月落,我们从出生的那刻起便有了这个陌生的朋友。也正因如此,我们对未知的月充满了好奇。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也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那一刻,我们重新认识了月球,原来真实的它没有凄冷的月宫,没有令人向往的嫦娥月兔,而仅仅是一片荒芜大地,可就那样一片荒芜的大地却似乎可以直穿心灵。

在离开卡夫尔平原后我们继续前行,路两旁的植被逐渐变得稀疏,直到几个弯过后眼前顿时出现了广袤而起伏的暗红色大地,那是一片毫无生机的土地,荒芜到让我怀疑自己究竟是不是还在地球的表面,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不过这里也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也之一,地球上最接近“月球表面”的地方——萨布尔平原,当年NASA拍摄登月宣传片时就是在此取的景。

这里由粗糙的火山沙砾和岩石自然铺就而成,沙石在这片土地上自由的组成了各式形状,那仿佛是上帝的涂鸦,毫无规则章法,但就是那样冲击着你的视觉,无比震撼。

行走在这片红色的山峦大地之中,世界似乎只剩了路你一人。那浑厚凄凉的背景,使我们变得格外渺小,渺小如蝼蚁般,可能一个不小心就会被某位路过的神灵碾死。

可这种人迹罕至的荒凉奇景却不会让你感到孤独,取而代之的,那会带给你一种在月球表面漫步的兴奋与震撼。

不过这里的荒芜与沙漠截然不同,一个是自然本身的荒芜,一个却是人心荒芜的产物。

说实话,我也不清楚为什么突然要在这里提到环境保护这个话题。

还记得《寄生兽》的一开头就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人类的数量减半,被烧毁的森林面积,将会减少一半吧。

人类的数量若仅剩下百分之一,那么肆意排放出垃圾的量,也将会变为百分之一吧。”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在毁掉这颗星球,那真不如我们从未出现过。世界再荒芜,我们都可以努力挽救它,可如果是人心的荒芜,那就真的无药可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