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蒙古 必然要接触 蒙古 人,这是个年轻的国度,青年人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把他们称作 蒙古 的未来也并不为过。

在去 蒙古 前,国内诸多的传言,让我们对 蒙古 人有着一点担忧。真的对 中国 人处处不友好吗?

蒙古 八日,接触了形形色色的 蒙古 人,才知道,传言也仅仅是传言而已,大多数 蒙古 人都是务实的。

一部分青壮年认为 中国 人的购买力和投资能力会给他们带来收入,所以友好;一部分开放有见识的青年人更是怀着全球化的心态与各国人交往,开放友善。所谓的不友好,也许有,但仅存在于上了年纪或者文化不高容易被洗脑的人群,这也不是 蒙古 特有,任何国家都会有这一拨人,而且作为旅行的短期前往,大可不必担心,基本是接触不到的。

陪伴我们全程的,是我们的导游 巴图 先生和司机达瓦先生。他们与我们年龄差不多大(都是29岁), 蒙古 人的性情也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首先共有的就是豪爽热情,只不过也许因为语言与见识,司机达瓦先生表现的是内敛的热情,而导游 巴图 先生则是开放的豪爽。因为两人不同的生活经历,又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

在这里想对他们说句:巴亚伊拉!(蒙语:谢谢。)

达瓦是我们的司机,他不会说蒙语以外的语言。我们与他的交流主要靠 巴图 翻译。

达瓦是草原长大的, 蒙古 人三大样:摔跤、射箭、骑马,都是手到擒来。

达瓦自称这几项都是仅限于会做,并不是当地的佼佼者。但在我们看来,翻身就能随便骑上一匹陌生的马,开弓射出的剑八九不离十,摔跤只一招把 中国 185cm的大小伙子摔得屁股痛了半个月,已经是神技了。

▲ 蒙古 摔跤前后要跳的雄鹰舞

巴图 曾带我们去达瓦家作客。达瓦的其中一个家在 乌兰巴托 北郊,也就是棚户区,但他在里面住的是一间带小院子的平房,在这片半数人只能自己扎 蒙古 包过活的区域,算是条件较好的。

房里挺大,干净温馨,一面墙上挂着达瓦夫妇和两个孩子的合影,另一面墙上挂着马头琴、蓝色哈达和英雄母亲的奖状( 蒙古 鼓励生育,达瓦29岁,却已经有了两个娃,所以给他们家颁发了英雄母亲的奖状)。达瓦说,他夏天来住,凉快,这是他的“夏宫”,冬天这里冷,他就住在市区的楼房里。

▲左边为荣誉母亲勋章,右边是哈达和马头琴

中秋节那天,我们几个 中国 人过节,把从国内背来的柚子,打开分着吃。顺手给了达瓦一瓣,他的脸上有点疑惑。 巴图 解释说, 蒙古 没有柚子,所以达瓦没见过、也没吃过。达瓦尝了片柚子,脸上写满了喜爱,我们看出来他爱吃,后来又多分了点给他,他也不再跟我们客气,吃的有滋有味,我们看他吃的样子着实有趣可爱,最后把剩下的柚子都送给他了。

巴图

可能在大多国人印象中, 蒙古 人是像达瓦那样的,但其实现代的 蒙古 ,更多的年轻人是会越来越像 巴图 这样。

▲不会摔跤、不会骑马、不会射箭的“假”老 乌兰巴托 人

巴图 是我们的导游,他是个年轻的“老 乌兰巴托 ”。曾经在 中国 、 泰国 留学,主业是翻译,同时也搞搞旅游。 巴图 走过很多地方,知识面很广,会说蒙中泰英日五种语言,我们跟他可以完全顺畅的交流。

巴图 的蒙语含义是强壮,但我们的 巴图 一点都不强壮。因为在是城市长大的,所以 蒙古 人三大样:摔跤、骑马、射箭,他一样也不会。他也不怎么喝酒,不怎么玩游戏,是个非典型的 蒙古 男生。想想也是啊,不然哪有时间学习那么多国语言呢。

巴图 算是 蒙古 的“高级知识分子”了,他对 蒙古 的历史和文化,却有相当精深的理解,也能系统的深入浅出表达出来,文中很多 蒙古 国小故事,以及 蒙古 的梗都是 巴图 自已发挥的。这一点,对于我们在 蒙古 的行程,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不再是走马观花的看看热闹,每一个历史遗迹、每一处自然景观,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文化故事, 巴图 都可以用中文说的清清楚楚。毕竟大多数 蒙古 的旅游从业者,比较精通的外国语是英语和韩语,像 巴图 这样,中文思维很清晰的 蒙古 人,是少数。

巴图 有着有趣的爱国心。中间我们曾经提出想让他带我们去 乌兰巴托 的棚户区转转,他总是岔开话题,我们提了几次后,他终于眯起眼睛笑呵呵的说:“不想带你们去,是因为不想把 乌兰巴托 不好的一面展现给外国朋友。”但最后一天,仗义的他还是带着早已混熟的我们去了棚户区。

乌兰巴托 有些男性酗酒,深夜在大街上偶尔会看见醉鬼晃荡,而醉鬼有时候会有一定的攻击倾向。有次晚上, 巴图 送我们回住处,但我们对这个现象很好奇,又溜出门,想去街上晃晃看看醉鬼。 巴图 严肃的站在旅馆门口,直到确认我们都回房间才离开。

巴图 不仅喜欢给我们讲历史、讲文化,也喜欢讲故事。他讲的鬼故事 成功 的将一位男生吓得夜里不敢去草原上的卫生间。

巴图 传授给我们一个秘籍,如何通过走路姿势分辨 中国 人、日韩人和 蒙古 人: 蒙古 人走路都是大大咧咧昂首挺胸,仿佛下一秒就要上摔跤场了; 中国 人走路表情严肃,两眼放空,身体内收,像是在思考人生; 日本 韩国 人,走路抬脚很低擦到地,就像那首歌里说的那样“摩擦,摩擦似魔鬼的步伐。”

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一群羊在过马路, 巴图 忽然问大家:“请问各位,为什么羊要过马路?”

我们七嘴八舌的分析,从生态到水文到动物行为学……

巴图 一本正经的说:“因为没有羊路,只有马路呀。”

我等绝倒。。。

最后,尽管这个“假”老 乌兰巴托 不会摔跤不会骑马不会射箭,但他仍然是个非常靠谱的向导,如果你需要中文/泰文/日文/英文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