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保罗要塞位于市中心涅瓦河的“兔岛”上,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与城市同龄。关于“兔岛”这一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其地形象兔子;二说原来这岛上荒无人烟,当年彼得大帝初到此考察,看到跑出来的第一个生物就是兔子,故此命名。该要塞1703年5月16日奠基,动用了20万民工和士兵,于1704年4月建成,当时是木头沙土建成的。当年六月,瑞典发现了要塞,派8千人士兵进攻,彼得要塞经受了这次进攻考验后,觉得木头沙土不够牢固,1706年5月开始,把要塞建为石头的,并正式起名为“圣彼得堡”。为了区分要塞和城市的名称把要塞称做“彼得保罗要塞”,把城堡称做“圣彼得堡”。

要塞大门和象征皇室至高无上权势的国徽双头鹰,重达1吨
要塞中有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保罗大教堂,教堂建于1703年,原先是木质的。1712年迁都后,彼得大帝下令扩建成这个石头教堂,并以圣徒彼得和保罗为教堂的名字。在俄罗斯东正教,彼得和保罗是耶稣升天之后在人间布道的圣徒。大教堂的钟楼高122.5米,曾是全城最高的建筑物。在沙俄时期,有法令以彼得保罗教堂为准,15公里内不准有更高的建筑,因为有历代13位沙皇的灵柩都放在里面。



1991年,在要塞里树立了一座彼得一世铜像。据传,彼得大帝身材高大,有2米以上。这座铜像雕刻精致,但头与身体似乎不合比例,一直有所争议,但与铜像握握手会带来好运。

彼得堡罗要塞本是作为防卫瑞典人的防御工事而建,但建成后没机会发挥军事作用,却沦为收押政治犯的国家监狱。拉吉舍夫、车尔尼雪夫斯基、高尔基等许多十二月党人都曾监禁在这里。到1917年之前,这里共关押了1500名囚犯。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历克谢被控叛国罪在1718年成了第一个被关押的犯人,后在此被处死。

一些蜡像展示了当时监狱里的情景

要塞几经扩建,最终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

水边的平台上人们在享受着阳光浴
彼得要塞共有六个大门,其中有一个面向涅瓦河,称涅瓦门。这里以前被人们称为“死亡之门”——政治犯们被船只押送至涅瓦门,再被带入监狱里。

要塞中有六个棱堡,其中面向涅瓦河的纳富什金棱堡,18世纪起,每日中午12时会向空中发射一枚空炮弹,向全城居民报时,这一习俗流传至今。面向大海的棱堡总统先生在这里检阅海军战队。

围绕要塞流淌的涅瓦河

彼得大帝曾经居住过的小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