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点钟离开月亮湾继续向北行,经过红原县城,在瓦切镇附近右转进入省道S301(九红草原风光路)3公里左右,一座"红军过草地纪念碑"耸立在公路右侧山坡上。这里是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现在开发为“日干乔国家湿地公园”。海拔3441米。纪念碑的坡下是停车场,左右两条栈道直通纪念碑。公路另一侧竖立着六块长征文化碑石。站在山坡上,宽广辽阔的日干乔湿地尽收眼底,风景壮美!

日干乔位于瓦切镇北部,茫茫无际,渺无人烟,气候异常,人称"陆地上的死亡之海"。据碑文介绍,1936年7月底,红二、红四方面军左路纵队从阿坝出发,经红原渡过嘎曲,踏上了征服泽国草地的艰难历程。在穿越大沼泽的过程中,因粮食、药品等物资缺少,许多红军战士因饥饿、寒冷、伤病牺牲在草海沼泽中。纪念碑就是为纪念牺牲的红军战士和红军过草地的伟大壮举而建。红原县也是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命名,为纪念红军在此地过大草原和感谢川西北人民为红军长征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新设立的县级行政区。

肃立在纪念碑前,我们久久凝视,泪眼婆娑;俯瞰一望无际的草地,我们思绪难平,感慨万千。"金色的鱼钩"、"一袋干粮"、"七根火柴"等经典课文浮现在脑海,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那段艰苦的岁月历历在目,一种悲壮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没有红军指战员们历尽艰难,浴血奋战,英勇献身,那来共和国的旗帜飘扬,哪有老百姓的幸福今天。正如碑文所写:“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已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这就是民族脊梁。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恰巧,一支扛着党旗、穿着红军灰布军装的队伍,此时正在草地栈道上行走,他们是红原县某医院的青年员工在搞党建活动。此时此地正好应景,我们拍下了这动人的场景。

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学者撰文,对此地建纪念碑提出了质疑,据考证当年的红军过草地,没有也不可能从日干乔大沼泽经过,是从旁边绕过去的。另一篇考证文章也批评红原县有关部门在此地建纪念碑"是极不严肃的随意行事"。写得都很有道理。我觉得在红军过草地地点的史实问题上,的确应该严谨、客观、准确,不要误导后人。当然史实之争也絲毫不影响这里作为弘扬长征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的正面作用。

2点钟继续东行,公路沿着日干乔的边缘蜿蜒延伸,沿路的风景美不胜收。途中遇到公路铺沥青而停留1小时,下午5点半钟到达川主寺镇。

川主寺既是地名,又是寺院名。地理位置很优越,向北87公里到九寨沟,向东23公里到黄龙风景区,向南17公里到松潘古城,延至牟尼沟,向西40公里到大草原。受九寨沟暂时关闭的影响,这里游客不多,很多酒店都歇业了。镇里元宝山上建有“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小镇安静凉爽,是旅游途中理想休整之地。

纪念碑

碑文

一望无际的日干乔湿地

应景的“红军”

文化碑石

草原牦牛

路途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