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探寻红色足迹】

刘集党支部是第一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早年党政干部们领导农民群众开展了“觅汉增资”、“短工增资”活动和“吃坡”、“砸木行”斗争,也被称为四边地区的“小莫斯科”,建立于1925年春,是山东省乃至全国建立最早的农村党组织之一;在党史教育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山东特色,在党史教育作用上也具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和“中共山东省党史陈列馆”等15个党史教育基地一起被确定命名为“第一批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从五四运动聊起】

历史上著名的五四运动,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历史高度,当时北京三千多名青年学生、工人手工业者,甚至广大的农民群众都齐聚天安门广场,斗争矛头直指北洋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这场运动的爆发,使得社会上各个阶层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自发的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中。

在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下,1925年建立的中共刘集党支部,开始积极发展党组织和各种群众组织;1926年村里的女共产党员刘雨辉回娘家探亲带回来首译本的《共产党宣言》,交给了当时的支部书记刘良才书的价值广泛传播,从而点燃了鲁北大地的革命烈火。

【为何刘集村里干娘多】

七七事变以后,这里很快变成四边抗日革命根据地活动中心,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干部、战士和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许多的革命同志也会把这里的一些老妈妈认作“干娘”,因而在四边地区的队伍中也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同志哥,打胜仗,再去刘集看咱娘!“

【共产党宣言纪念馆】

迎面就是党支部仿古建筑,以一本书的形状伫立在刘集的土地上, 通过“红色幽灵”、“雄狮渐醒”、“鲁北风起”、“峥嵘岁月”、“碧血丹心”、“红色珍藏”等六个展室的叙述,通过翔实的资料,丰富的馆藏,珍贵的图片和革命文物的铺述渲染,形象介绍了刘子久、刘良才等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及刘集党支部的革命启蒙作用,真实展现了革命先烈为共产主义信仰和新中国的诞生奋勇斗争、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尤其是各种复原陈列展、简史陈列展和大型室外环比浮雕重点事迹展,通过真实场景的零距离再现,述说了一段段革命先烈为建设新中国献身的革命故事;

一幅幅震撼人心的历史照片、一本本泛黄斑驳的古旧书籍、一件件细心珍藏的革命文物、一处处精心复原的浮雕景观、一个个鲜活感人的革命事例,步入其中,驻足观看,用心倾听、观察体悟,更能感知革命历史文物背后的那些旧事。

图中的雕像为李耘生,是广饶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李耘生生于刘集村, 1923年加入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负责工人运动,到各地恢复建设破坏的党组织发展党员,而后时任南京要职却被敌人抓捕,各种软硬兼施仍敲撬不开他紧闭的嘴,没有办法的时候敌人抱着远在老家的儿子到牢房认亲,因为亲情身份暴露而被枪杀,年仅27岁。

【党支部旧址】

离党支部陈列展仅有几百米的地方还有一处党支部旧址,从火炬和装饰的门檐下走进去,历史的沧桑感便扑面而来,门口筑有当时刘集党支部重要领导人刘良才和刘子久的雕像,再往里走就是当年他们参加活动议事的旧址;

灰白色的老屋虽已颓败,却有着淳朴自然的乡风乡情,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记忆。

往里走有处密道,这是当年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1926年秋后刘良才的家属在夜间秘密挖制了一条地下的隧道并秘密开展了很多的党部活动,全长27米,出口通向前院的枯井,物什虽已斑驳,当年的那些历史事迹却依旧鲜活,这些为了掩护地下革命工作而特制的掩饰门、地道等设施的地方;更是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这里诞生了全国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之一;这里传播保存了全国首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这里哺育了刘子久、刘良才、李耕生、张太恒等一大批革命志士……

这里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觉醒的地方,曾经上演了无数场历史发展里的革命风云,战斗事迹,历经风雨却仍有温度,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继续前行。

刘集党支部攻略tip:

1.地址:东营广饶县大王镇东南端

2.交通:建议驱车前往

3.门票: 无

4.开放时间:全天

5.其他:暂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