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转角处的那栋绿色窗户的黄房子,就是梵高在阿尔勒的住所。
梵高在拉马丁(Place Lamartine)的小“黄房子”其实在第二次时间大战中已被摧毁,现在是重建的。
梵高旅居 法国 南部小城 阿尔勒 ,这里阳光和煦,田野广袤,随时可以在路边坐下喝杯咖啡。在弟弟提奥的生活费资助下,梵高在这里安了家。
画中,深蓝天空映衬下明亮如 日光 的黄色房子,就在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门前经过的那位步履匆匆的人,正是梵高自己。
我们只是离远远的拍了照片。
《 阿尔勒卧室》这幅作品忠实地反映了梵高当时居住卧室的状况,甚至,连墙上挂的肖像画也都一一画下。 梵高在此前给提奥的信里就勾勒过草图,并进行了色彩的描绘,他写道:“我脑子里有了新的想法,这是草图,另一幅是作品……在这幅画里一切取决于色彩……墙壁是淡紫色的,地板是红瓷砖木,床和椅子,就像新鲜黄油般的黄色;床单和枕头拥有很淡的石灰绿,毯子是鲜红的,窗是绿的,盥洗台是橙色的,面盆是蓝色的……并且,这就是全部,此外房间里没有任何另外的东西。” 这些物件带来的,是一场休憩、或说是梦。
梵高当时设想着把 阿尔勒 的房子打造成一个“艺术家聚集地”,便写信给好基友高更,盛情邀请他来同住,提奥也劝说高更前去 阿尔勒 。当然,梵高在给高更的信中也详细描绘了这个房间。在掰着手指数高更搬来的日子里,梵高创作了第一版《 阿尔勒 卧室》。遗憾的是,传闻高更来了才短短不到两个月,就和梵高冲突之下大怒离去;梵高激动之下割下自己的左耳,在 阿尔勒 居民的强烈抗议下被迫离开,去了距离 阿尔勒 25公里的 圣雷米 医院——在那里,梵高又画了两幅几乎一样的《 阿尔勒 卧室》。
不幸的是,一场洪水殃及了画家的不少作品,其中也包括他画的第一版《 阿尔勒 卧室》,在 圣雷米 医院的时候,梵高放心不下,还写信给提奥让他帮忙为这幅画加个里衬,但提奥建议他还是再画一幅以作备份。于是,1889年9月初,梵高又写信提奥:“我又重新画了一幅卧室的画,这次一定是数一数二的作品。”
第二版《 阿尔勒 卧室》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这幅卧室虽然和原版不尽然相同,但大小比例完全一致,目前就收藏在 芝加哥 艺术博物馆内,是永久馆藏的梵高代表作之一。
很快,三周之后梵高又创作了第三幅《 阿尔勒 卧室》,和前两幅相比,这幅尺寸较小,并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妈妈和姐姐Willemien。梵高想着,为家人挑一些他最好的作品,画一些复刻版来装饰他们的家。这幅作品现存在 巴黎 的奥赛博物馆,我们后来也在 巴黎 亲眼看到了。
梵高信中描述的“淡紫色墙壁”和我们现在的三版《 阿尔勒 卧室》中蓝色的墙似乎产生了矛盾。其实,问题关键在于梵高使用的颜料。研究人员发现,梵高在画墙壁时使用的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制成,其中他所用的红色是当时 欧洲 新发明的,非常不稳定,于是墙壁的颜色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变成了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