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我们会把农村叫做乡村

似乎乡村总是比农村高人一等~

或者说我们的印象是乡村干净,农村脏

但在这里其实我是感觉不到他们的村庄脏的

虽然楼房不规整,但是街道还是非常爽利,并没有什么垃圾

人们的生活也是安逸而平静,看到拿着相机的我,还会投来好奇的目光,一路目送我……

偷吃莲蓬的汪,和洗衣服的村民!

耕作~

这是南瓜吗?看着叶子像!妈妈要说我“五谷不分了”!

这里到处都是各种村庄~

人们过着井然有序的生活。

生活简单点,不是一件好事么?

城里的人想归园田居,农村的人向往 大城 市的喧嚣繁华

就像围城啊,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这是路过的一个叫做“大凤彩色部落”的村庄,看到路口这个有意思的标识就进去了(下面会具体介绍大凤彩色部落)~

这种用稻草做的“艺术品”还是很有想法的!

进入的路上是村民们在插秧

这稻草房也很有特色呢

特别是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

这让我想到了“锄禾日当午”~

安静的村庄,还是不要打扰它的宁静了!

下灌村,是 宁远 比较有名的一条村子。村子以“麻将”为主题,随处可见会有“麻将”的图腾。

至于为什么?

据说下灌村出了一个叫做李颌的人,他发明了“叶子戏”,据说是麻将的前身。

这条村庄在一条小溪旁边,还是蛮有感觉的说

而且村庄也比较大,但因为我们去的早,所以所有商店都没有开门

当然了,我们也没有要“逛街”的想法~

不知道等到正午时分,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景象捏~

这座桥叫“状元桥”,而旁边都是麻将的各种“牌面”

下灌村,号称为 江南 第一村的古村--下灌村。相传该村的始祖李道辩,受朝廷封疆平乱,待李功成时,朝廷变迁,李便隐姓埋名于此,耕作农田,繁衍子孙,形成了今天的下灌村。

该村共有35姓,一万余人,其中李姓人口占99.6%。

下灌村开源于南北朝,至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下灌村是总称,实际含泠江村、下灌村、状元楼村和新屋里村四个行政村。

还蛮有感觉的对不对?主要是蓝天白云啊,一点不输国外!

据说下灌村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以前的下灌村经常发生洪水泛滥,民不聊生,人口剧减。后来村民们得到神灵的启示,每逢节日都到九嶷山顶祭拜神石,因此得到神明保佑,从此风调雨顺,再无水患,村庄也因此发展成了万人村落。由于水源丰沛,又不会泛滥,所以取名“下灌村”。

专门拍个“发”,如果能发,我还是很高兴的!

灌溪学校,感觉像个国学基地,不过目前看似乎有点荒废了。

灌溪学校对面的麻将广场!还是比较新的建筑!

我还是更喜欢有故事的风景呀~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很少的地方,其实再往深入走可以看到很多古村面貌。据说这里有一座400年的古石头拱桥,很值得去看看。

麻将广场上的“戏台子”

步入灌溪学校,里面的感觉还蛮好的耶~

里面有一些故事的陈列馆,还有图书馆,但总感觉没有人气,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希望它能够好好地被利用起来吧,要不然太可惜了!

在 广州 已经很难看到门神了

你好呀狗子

一个看似有点废弃的遗址

广文桥,据说是明朝时的全木建筑

有些苍凉萧瑟感……

下灌古村市集,作为城里的孩子距离这种乡里乡气却特别热闹的市集越来越远

都说城里的人情味越来越少

好像是的……

早餐店

这位大侠,敢问名号?

宁远 的4大粑粑:分别是黄色的碱水粑粑,红色的高粱粑粑,绿色的粽子粑粑,还有圆形的油炸粑粑。

老奶奶的帽子好时髦哦,可爱~

忍不住买了俩油炸粑粑,鲜炸的,热乎乎,5毛一个。

口感太实在了,吃一个就饱了……

萝卜丝粑粑,这个是咸的哦~

一元一个

没吃过 宁远 的粑粑,等于木有来过 宁远 。

宁远 一绝,酿豆腐!!

红米粑粑~不过这红米的颜色也……emmm……

水丸子原型。

水丸子是 宁远 特色,水+猪肉,口感Q弹,有兴趣的可以到我后面的 宁远 美食篇里看看,有具体介绍哦。

粉丝?

久违了的生活,让我想起了儿时的军体院、小卖部、单车铺……

结语:归隐田园,过乡村生活,竟是我一个城市人的“愿望”。

我是真的老了,但我却很高兴,每一个当下都是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