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票候车楼,是中法不同建筑特点结合的单檐式近代建筑,是中西建筑文化协调融合的缩影。外墙体统一为当时个碧石铁路站台建筑的黄色,具有醒目的视觉效果。

过去附近村民都在这里乘降火车,往来于建水、石屏、个旧、蒙自、河口及昆明等地,如今是建水小火车一日游的旅游站点。

站内装修成复古的墨绿色,非常具有年代感。

各个房间摆放一些小资的物件,文艺范十足,很适合摆摆pose,拍拍照。

双龙桥,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于乾隆年间开建,先建了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俗称“十七孔桥”。

由于建水本地的旅游还未大肆开发,古桥显得有些许寂寞,不过谁说这不是件好事呢,比起西湖断桥那人山人海的场景,此景不可多得。

走近拱桥,摩擦得光滑的青石板,整整500块条石,时光赤着脚,在它的脊梁上走过了几百个年头。

桥上的阁楼,雕琢精美,楼中有楼,檐外有檐,桥楼相映,蔚为壮观。

这里是观赏落日黄昏的绝佳位置,可惜几日来的细雨霏霏,完全没有了盼头。

朱家花园位于翰林街,一条与临安东路垂直交叉的小巷,这里除了最著名的朱家花园,还有最漂亮的“临安客栈”、最美味的“香满楼”、最艺术的“紫陶馆”、最牛叉的居委会“崇正社区”……逛逛这条热闹的小路,很有趣!

朱家花园建于清末光绪年间,是当地朱氏族人耗时30余年建造的豪宅和宗祠,它既有皖南民居的精致,晋中大院的气派,又有苏州园林的灵秀,融汇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彩,活生生一座现实版的大观园。

据说,朱家花园是请工匠按照《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布局修建的。看到这张自南向北的鸟瞰图,就已经让我好似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了。

占地2万多平方米、214间房舍、42座天井的书香豪宅,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房舍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组成一个“迷宫式”的建筑群。

踏入朱家大院,迎面是一道透空花墙拱门,正上方的“循规蹈矩”和背面的“谨言慎行”八个大字,如娓娓道来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技巧……

以厅堂作为全园的活动中心,对面设置山池、花木应景,周围与山池之间缀以亭榭楼阁,或环以庭院,并用蹊径和回麻把它们联系起来,组成个可居、可观、可游的整体。

参观时完全可以直观地领会到“雕梁画栋”一词的含义,青砖木材虽朴素,但无一不是飞檐斗拱,每一个细部都精雕细刻。

水上戏台,是朱家花园建筑最精华的部分,背板壁正中挂扇形山水画一幅,两侧悬黑底绿字楹联: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戏台前方的小鹅湖,在院落中起到扩音和灭火的作用。四周由石柱石栏包围,石柱上雕琢十二生肖。

后花园,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的意境,精工巧构,宅院相连。

朱家花园里的每一片砖瓦、每一幅字画,都深刻透露了这个家族的内心。所有富有寓意的精妙绝伦的门窗雕花,让我们感受到的依然是一个家族在传统道德礼仪下,那颗丰富而深厚的情感,那种宝贵神圣而传统的坚持。

庭院寄情,故迹怀古,这里精美的家居艺术蕴藏的是朱家族人以和为贵的宗族观念和对家族兴旺的诚挚祈盼,承载着族人百年来的梦想与荣耀,历史的留念渲染着朱家的传奇故事。

来到建水,临安饭店和香满园酒家都不可错过。

电视连续剧“天火”、“天下一碗”,曾在此拍摄了不少“吃文化”的大戏。

酒楼上下两层,食客满座。古香古色的内饰很应景,各式各样的灯笼照明,温馨而不昏暗,桌上铺设的蓝色印花布,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上茶竟是这般瓦罐,心生欢喜连喝好几杯。

兴许只顾四处游走,加上参观朱家花园的疲惫,菜一上来就自顾品尝,且忘了先给朋友圈吃了😛,不过菜系都是些地方风味炒菜,离不开汽锅鸡、烤子鸭、草芽菜等等。

下楼拍个建水特产,补救一下犯的这种低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