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总是与《日剧》有关。坐在札幌驶向小樽方向的列车上,我一路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的雪景。近处的房子和树,远处的山,全都覆盖在纯白松软的雪里。车厢里挤满了游客,暖和而喧闹,车窗外安静而清冷,随着列车的行进,景色在迅速后退着,好像电影里的叠影,刹那间觉得自己也变成了出场人物,跟着火车一点点驶入向往的雪国。

桑园、琴似、手稻、星置……经过一个个有着如梦似幻名字的站台后,列车终于停靠在了朝里。朝里早已不是往日无人问津的海边小镇了。自从几年前被国人推上小众景点榜单后,网红、打卡、日系旅拍就变成了朝里的关键词。车厢里半数游客都会选择在此站下车,大家化着精致的日系妆容,穿着考究的服饰,争先恐后前往靠海的漂亮小房子边开始拍摄。我们亦不能免俗。同类相斥的感觉在此处异常强烈。此行一路走来,除函馆山夜景外,到此才算是开始碰上了国人大部队,从道东的空寥寂静一下子切换到如今的热热闹闹,心里难免不是滋味。

好在朝里步步是景,此处拍摄的人实在太多,我们大不了就再往前走一走,好赖总能给自己找到个无人的景致。↓

也许有一部分游客到此会略有失望,觉得不过是寻常景象,就连朝里当地的居民也不明白自己日常居住的地方为什么突然就火了起来。在到达朝里前,我也曾自作聪明地和笺仔还有悦悦说:“其实我们不用特地和游客挤一块在朝里下车,我们还不如沿途看看哪里靠海就在哪里下车吧。”结果一路过来,不论是朝里之前还是之后的站点,大多为现代化的城镇居民楼和厂房,唯有朝里,坐拥一小段静谧的海岸线,沿岸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栋栋精致小巧的民居。朝里的走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

在我看来,朝里不是一个样板的、观光感的热门景点。在此行走,日式简约极致的冷淡美很自然地出现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并与他们的日常节奏共生。

列车从朝里继续西行抵达小樽,走出车站后对熙熙攘攘的人群的不适感又再添几分。如果说朝里尚可避开人流,找到独属于自己的僻静之处的话,那么小樽每一处拐角停下拍照的人群,每一片承载着无数黑灰色脚印的积雪,每一家挤满了游人的临街店铺,都在宣告着此处的正当红。甚至可以这样说,小樽已经是网红的小樽了。

我们从南小樽站出发,沿着既定的路线,抵达童话十字路口。沿街商店林立,一路走来,我们将热门的八音盒博物馆、蒸汽钟、浪漫馆、大正硝子馆、北一硝子馆等逛了个七七八八,如果说每家店铺的布景与氛围已经酝酿得足够浓烈,但真正关乎到陈列的商品时,却总离非买不可有那么一点差距。↓

因为购物兴趣寥寥的缘故,我们比预计时间略早一些到达了小樽运河段。只见唯二可以拍摄到运河最美黄金段的两座桥上早已是站满了游人。“网红”“打卡”二字在此处体现到了极致。我们再一次一边暗地鄙夷一边自打脸地加入了拍照大军里,勉强从人群中找到一个缺口完成了三人的合影后便落荒而逃。↓

如果不是白雪给这些建筑增加了一丝灵动与可爱,可想而知其他无雪时节此情此景的平庸。面对和国内农村沿河厂房无二的小樽运河仓库群,我实在是觉得索然无味,抛开历史背景与意义不谈,光就景致而言,此地火爆的背后稍显底气不足。↓

因为阴天的缘故,爬上船见坂时不出所料,丝毫看不见底下的大海,好在我们在函馆的八幡坂已拍到几张类似的照片,尚可慰藉失望的心情。未做停留,我们决定趁天黑之前赶紧登上天狗山,此行还有重要的电影《情书》巡礼拍摄任务尚未完成。↓

《情书》里的小樽,保留着年少时纯粹的初爱之美。年轻的情侣牵着手,就像是万物起源的样子。↓

藤井樹,お元気ですか?(藤井树,你还好吗?)当听到这句响彻山谷雪原的呼唤时,你的心中是否会涌起一股暖流?在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岩井俊二代表作《情书》的拍摄地,那寻找藤井树时回荡在空寂雪原的问话,曾经拨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豁然开朗的小樽全景,是登上天狗山顶最好的奖赏。此时天色渐暗,大片大片的乌云慢慢沉了下来,远处海天相接,分不清边界。或许现在看到的小樽,才是它最开始的样子——小城虽小,却装得下无数种故事,这些故事或浪漫,或悲伤,或沧桑,或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