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城市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
一定向往恬静的古镇生活
没有过分的商业气息,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潮
有的只是静谧的水乡
用柔情、古朴、烟火气吸引着游人
▽

汶川这个以水命名的小镇
在地震废墟上重建的古镇
赋予着厚重的南粤新元素,与藏羌文化交相辉映
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
用心发现
愈发让人内心升出一股子眷恋
▽

这是阿坝州南大门
从成都进州第一站
这里也是震后重建的第一个小镇
▽
水磨古镇

以水为名,重生第一镇
相比于繁闹的丽江,这里多了一份静谧,重建后的水磨古镇,置地在青山绿水之间。

水磨羌城又称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


走在少有行人的巷子里,每一寸都是清新脱俗的静好风光。


这里是“成都周边的最后一片发呆净土”,没有熙熙攘攘的旅行团,也没有灯红酒绿的酒吧,最适合向往静谧生活的人们。


走进水磨羌城,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排排粉墙黛瓦的屋、一条条青石板的路,从山上引下来的山泉水穿镇而过,悬挂的红灯笼和入夜后华彩的灯……


在水磨羌城中,阿坝州十三个县的缩影都聚集于此,马尔康、茂县、理县……大大的阿坝州成就了精华版的“震后修建第一镇”水磨羌城。


一块古老的牌坊,连接着水磨羌城与禅寿老街。走过广场,绕过白塔,穿过亭子,又是另一番天地。


在禅寿老街,轻轻的走在上面,感受着它们透露的温度,也许你会明白水磨古镇流水的秀美。


浓浓的生活感迎面而来,磨豆腐的羌家姑娘、民族服装店、牙牙学语的孩童……水磨人的生活在这里进行着。


我想,在这里小住几日,再恋家的人也会沉醉在它的轻浅时光里。


如果走累了,找一家店,来一杯盘龙山茶,只是呆呆的看着翻滚的茶叶,也会让你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去这里闲坐门庭,盏一杯清茶,或酌一壶浊酒,邀清风明月,品一回水磨羌城的韵味,想必也是极好的。
丹青水磨,川西第一镇

水磨古镇距成都76公里,是镶嵌在:都江堰、青城山、卧龙大熊猫栖息地、九寨沟、黄龙之间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世界遗产群中的世界地震遗产。


雨天,从山顶一层层漫延下来的雾一丝丝一缕缕,在山腰,在羌寨间,如带如绸。近水远山,寨楼古堡,仿若一幅丹青水墨。

于是,古镇成为了一幅大自然的水墨佳作,便改称水磨为水墨了。水磨古镇,一点一滴都值得去深读。
寿溪湖:

寿溪湖由五条浸百草的穿山泉溪汇流而成,这些山泉溪水具有调节身体肌能,延年益寿的特殊功效,神农百草而万寿,水磨饮寿溪而万福。

春风阁

浓郁的宗教和藏羌文化色彩,是多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体现出各族人民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坚韧性和凝聚力,是民族大团结的有力见证,亦是登临观澜的绝佳场所。

西羌汇,坐落于水磨镇春风阁脚下,东临寿溪湖,是水磨标志性景观之一。西碉楼碧波交相辉映,夜间玻璃体的斑斓灯光与水色交融,更添寿溪湖的奇幻色彩。

万年台始建于明万历25年(公元1588年),毁于90年代末。“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经考古调查后依原样进行修复。

具有古朴典雅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艺术风格,吸取了中国传统建筑及川西民居建筑结构的简洁、朴实、庄重等特点,是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宝贵的实物资料。
水磨腊肉,水磨食!
水磨美食,你不一定知道,但水磨腊肉,一定有所耳闻。


沿着禅寿老街,整洁的石板路一路走来,都是飘香的水磨老腊肉。


水磨的腊肉的独特腌制法而制成,近年来随着水磨的发展,被更多人熟知。

牦牛肉也是水磨的亮点,劲道适中,牦牛肉的肉香,无论是作为礼物还是自己吃,都是不错的选择,毕竟小编每次去都会吃超级超级多。

核桃大饼、官渡粑粑也是强推的,不用去云南就能吃到正宗的官渡粑粑,核桃大饼,鲜香不腻。


水磨的美食没有很多,只是吃个7天7夜,绝不重样。从自家养殖的猪肉到山里现采的野菜,让你吃到正宗的、自产自销的水磨美食。
原拾屋语·半山里

水磨除了耍、吃,住也是一绝。位于半山,郁郁葱葱之间,浮云朝露之中。号码为水磨镇连山坡村二组015号

在这你只需随心的,静坐在那里,望着窗前的花开花落,细数雨滴,凝视蝴蝶,等你来迎风而歌。

一脸山色,满目春光。若您想看朝下夕阳向晚,在渺渺尘世做一晚清纯好梦,是个绝佳好地。(文末有预定方式)
水磨庄园
每天穿行在格子间,红绿灯,斑马线,在水泥森林坤久了,就想出去放放风。

这一次我们静下来,去天空之城享受,烤肉与酒的双重美味。在落地窗前冥想,沉浸在这青山绿水之间。

这山间的清风和绿植萦绕,满心都是庄园带来的安宁,或站在屋檐下听雨声,窸窸窣窣的乡野小调。


回归大自然,回归原生态,让青山绿水长存,拉近彼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