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意大利语(实际上是托斯卡纳和威尼斯方言的混合体)同样也被占城市人口少数的意大利居民所使用,而城市的自治权减少了,实际最高统治权掌握在来自威尼斯的总督手中。尽管如此,斯普利特仍然发展成了亚得里亚海边重要的港口,同时也通过邻近的克利斯城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控制的巴尔干内陆进行贸易的必经之地,这一时期的文化同样非常繁荣,斯普利特也是克罗地亚大作家马尔科·马鲁利奇的故乡,他的最著名的史诗作品《朱迪塔》于1501年在斯普利特完成,1521年,作品在威尼斯出版,这部作品被认为是现代克罗地亚文学的基石。然而要看到文化的繁荣的受益者主要是受教育的贵族们,那时平民的识字率还相当低,而且威尼斯统治者不重视文化与医疗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

1764年的斯普利特

1764年的斯普利特

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被拿破仑灭亡,城市被划分到拿破仑控制下的意大利王国所属的伊利里亚省,经历了短暂的拿破仑统治时期(1806-1813)后,奥地利帝国占领了斯普利特,根据维也纳议会的决定,城市被奥地利帝国占领。在奥地利统治时期,城市接受了大量的投资,崭新的街道建立起来,同时部分的古代堡垒也被迁移。在奥地利统治时期,斯普利特地区是一个不同于奥地利其他地区的行政区,属于达尔马提亚王国管辖。1848年欧洲大革命后不实际的民族主义思潮开始在这一地区萌发,同期出现了两个派别,一派是克罗地亚联盟派,由人民党和另一个小政党权力党共同领导,两党都主张达尔马提亚与在匈牙利控制下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联合,在斯普利特,这一派是最强大的,并将这种主张作为该派的政治纲领,另一派则是由民族统一党所领导的意大利人自治派,这一派的政治目标不仅仅在于在奥地利帝国境内获得自治,而且政治上主张与意大利王国进行联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斯普利特的政治联盟不断的在更换,起初联盟派与自治派一起联合对抗维也纳的中央集权,不久,当民族问题凸显出来之后,两派又分裂了。然而在奥地利统治下,斯普利特一般被认为没有获得太大的发展。在1848年欧洲大革命的动荡时期,斯普利特并没有受时局的影响,并没有出现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暴动。1860年,自治派的达尔马提亚意大利族人安东尼奥·巴亚蒙蒂成为斯普利特市长,除去1864-1865年间短暂的辞去市长职务之外,他一直担任斯普利特市长到1880年。巴亚蒙蒂在1861-1891年间是达尔马提亚议会的一员,在1867-1870年与1873-1879年间也兼任奥匈帝国内阁的职务。1882年,巴亚蒙蒂的政党输掉了选举,新任的斯普利特市长是城市著名的律师杜亚姆·伦迪奇-米奥切维奇。一战后,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达尔马提亚省与斯普利特一起成为了南斯拉夫王国的一部分,但亚得里亚海东岸的两个大城市里耶卡与扎达尔被分给了意大利。而斯普利特就成为了南斯拉夫王国最重要的港口,并成为了巴诺维纳滨海省的首府,而连接斯普利特与南斯拉夫王国其他地区的利卡铁路于1925年建成通车。在《茨韦特科维奇-马切克协定》生效后,斯普利特又成为新的行政区--克罗地亚巴诺维纳省的一部分,这个省是将萨瓦河流域与巴诺维纳滨海省加上一些克罗地亚族聚居区合并在一起。1941年4月,随着纳粹德国入侵南斯拉夫,斯普利特被意大利军队占领,并在一个月后正式被意大利纳入自己的版图,意大利人在斯普利特遭到克罗地亚人的顽强抵抗,斯普利特也成为南斯拉夫反法西斯运动的一个中心,仅仅从1941年9月到10月一个月的时间,意大利占领军的10名行政官员在斯普利特被愤怒的市民暗杀。1943年9月,随着意大利投降,斯普利特被铁托元帅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上千名市民志愿加入游击队,据有关资料统计,志原加入游击队的人员人数约占城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然而,几个星期之后,游击队被迫撤出了斯普利特,纳粹德国国防军与纳粹傀儡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军队乌斯塔沙占领了城市,在意大利投降之后,当地的足球俱乐部拒绝参加意大利足球锦标赛,斯普利特海杜克队与RNK斯普利特队都暂停了比赛,俱乐部的全体人员都加入了游击队。不久以后,斯普利特海杜克成为南斯拉夫官方认可的足球俱乐部。在德军与乌斯塔沙占领时期,作为老城的一部分的一些港口设施被德军和乌斯塔沙炸毁,更悲惨的是,被德军轰炸的城市也被盟军空军轰炸,导致大量市民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