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还是孩子的时候,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古时女子出嫁的场景,便在那一片惊艳的红色中挪不开眼。而电视里所呈现“红妆十里”的原型多数都是来自于宁海当地的传统嫁女民俗,所以来宁海旅行的第一站,当然得去十里红妆文化园一睹其真容,去圆了心中的“女儿梦”。

十里红妆文化园位于宁海县城内,整体建筑是出自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王澍及其团队之手。文化园开园至今不过一年左右,背后却是整整六年的构想与打造。数年的设计、建造,最后出来的成品果然不负众望,就连王澍自己也表示十分满意。这也是它跻身成为宁海县地标建筑的一大原因。只有身临其中切身感受那园中的角角落落、点点滴滴,才能参透它的宝贵与独到之处。

步入文化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座座看似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建筑,仿古的整体风格让人一进园便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那一整片玻璃幕墙的设计不但不突兀,反而与整个景致有一种相得益彰的巧妙,那一排清秀翠绿的竹子齐齐整整,仿若一道天然的屏风,清新盎然,给人一种宁静雅致的感觉,而那“人”字型的馆体构造也着实让人觉得新奇。而放眼望去,那一堵堵色彩斑斓、用材丰富、质地各异的墙实在是太吸引人的目光,文化园内的建筑妙就妙在这墙上。

在文化园内漫步,最好的方式便是循着墙沿,伸手摸着墙面而行。红砖,灰瓦,彩石……每一次触摸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那奇妙的质感,更能从中联想到在建筑之时老石匠们的火花碰撞,王澍的设计构想,以及这些来自老房屋、小溪流的天然建材背后所承载的历史与岁月。也不由得让人更加期待起这文化园中所记录的“红妆文化”了。

踏入文化园的内部展馆,入眼之景可谓是富丽堂皇、流光溢彩。馆内暖黄的灯光洒在一件件作工精细,一身赤色的物什上,仿若那新娘腮红上细细闪闪的金粉一般。整个馆内,没有一处不透着精致。文化园以江南地区悠久的民间婚嫁习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里红妆婚俗”为主题,设立了十个不同展厅,集中向人们展示了古时江南富家女子出嫁时的状况之盛大,嫁妆之多样。参观其中,让人忍不住连连感叹,尤其是女孩子那眼中的艳羡与激动之情更是藏也藏不住。

脚步在各个展厅流连,目光也在一件件“红妆”上辗转。描着人物画像的盘子,形状多样,似一朵朵盛开的桃花;绣着图案的布匹绸缎,堂皇富丽;系着大红花团的嫁妆担子下,是一个个气派典雅的红板箱;一副副柜子上,浮雕的人物、镂空的图案,边边角角都做得极为仔细。

行于其中,看着这些嫁妆器物,思绪早已飘到当年高宗赵构为报恩,大袖一挥,对宁波姑娘允下出嫁时可享“半副銮驾”圣言时的场景了。对于古时女子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千亩良田,十里红妆,嫁得一个如意郎。所谓“浙东女子尽封王”的俗语讲的也就是这“十里红妆”的婚俗。

在展馆内诸多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百世流芳·红妆”展厅里的迎亲场面以及“洞房花烛·红鸾”展厅里的场景了,举囍牌、担嫁妆、吹喇叭、敲锣鼓、放鞭炮,只见200多个泥塑的小人,身穿深蓝长袍、头戴黑红小帽,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热闹非凡。每一个泥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却无一不流露着喜悦之情,让人看了也跟着欢喜。而迎亲队伍里最瞩目的就是那架“万工轿”。一方轿子,满是木质雕花,染红漆贴金箔,挂以珠帘红缨,百余个人物雕塑栩栩如生,花鸟鱼虫不计其数,缀以生动画幅,精巧绝伦的程度实在令人称奇。

也正因做工精美,制作起来需以万计时,故得名“万工轿”。记忆中的“十里红妆”在此一览无遗,心中的“女儿梦”也被勾起。不知轿子里,红盖头下那个红唇皓齿、眼波潋滟的可人儿是否遂心如意,嫁予了那个许自己“青丝绾正,铺十里红妆”的如意郎。

如果说“十里红妆”的迎亲场面是女子一生最幸福时刻的写照,那么“洞房花烛·红鸾”展厅里,则再现了古时女孩从女儿到人妻的整个过程。这一展厅,主要在于房间的布置,从闺房到中堂再到婚房,完美地表现了女孩子们每一时期的状态。走进闺房,少女们对镜梳妆的天真烂漫似乎就在眼前;中堂庄重大气,新娘新郎含情脉脉,跪拜高堂的场景也跃然眼前;而婚房里喜字高挂,新娘的凤冠霞帔放于一旁,仿佛“洞房昨夜停红烛”的甜蜜时光仍历历在目。

整个文化园用了六年的构想,再现了十里红妆,传承的却是千百年的宝贵文化。毫不夸张的说红妆文化园是一个能勾人回忆,引人遐想,满是“女儿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