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顶逛逛玩玩,不知不觉就到了正午。
天街上几乎每家店都有卖煎饼卷大葱,我对这一传统食物虽然很有兴趣,却又担心景点食物不好吃,于是忍着准备下山再找家正宗的。没想到在酒店周边一公里内愣是没有找到!笑哭……看来现如今的山东人民自己对这老旧食物也并没有多少热爱了啊!
后来在威海总算是补吃上了,味道……确实一般。
当天中午是吃的28元牛肉拉面,能坐下来喝口热汤,休息充电,感觉美滋滋。
在十八盘的主路边上,还有另一条蜿蜒陡峭的登山道,被称为“小十八盘”。
据说可以从升仙坊直接通往山顶,不用绕道天街。

妈妈的体能虽然不如我,但是精神状态却非常棒。并且我还正因例假而略显萎靡不振,她倒是精神奕奕神采飞扬。
下山时更有闲情逸致观察沿途路人,品头论足:
“啊呀你看那几个歪果仁居然穿短袖短裤,不冷吗?怕是脑子有问题哦?”
“哦哟你看那有几个人居然还穿着羽绒服,不热吗?怕是身体有毛病哦?”
哎~妈妈呀~咱们自己管好自己的冷热就好了啦!
( ̄ェ ̄;)

山上古树众多,据《史记》载:“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现有34个树种,计万余株。
其中著名的有汉柏凌寒、挂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岁、六朝遗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银杏、百年紫藤等。
望人松树冠下一长枝披拂,形态仿佛翘望八方游人,也称“迎客松”。

泰山上古树多,石刻更多。
宏大的山体上留有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御风崖上的“万丈碑”,是泰山最大的摩崖石刻。
碑文是乾隆登泰山时所作《咏朝阳洞》,据说乾隆对泰山情有独钟,一生来此11次,题泰山诗170多首,某次在朝阳洞小憩,叹道:壮哉泰山,绝好图画,可惜缺了一方印章。故留诗于此,当做“印章”。
——果然又是你!酷爱到处乱盖章的不文明游客!爱新觉罗·弘历同学!
有意思的是,即使我麻麻这样热衷于古装八卦电视剧的大妈,对于乾隆似乎也很不以为然。果然身为统治者还是要低调神秘一些为好,露脸过多惹人烦。
PS.当我想起万丈碑时已经走的离它有十里远了,泪,华为望远镜我爱你……

下午3点抵达中天门,这里是登顶半程,上下必经之地,也是东、西两路的交汇点。
牌坊建于清代,为两柱单门式石坊。

云步桥下风光好,桥上卫兵颜值高。


四槐树:
相传隋唐鲁国公程咬金率众登泰山,在此种载四棵槐树,至今已有一千三百余年。
民国前有两株槐树自然死亡,此株于87年7月10日因连降暴雨灌注多年腐烂树体而倾倒,现仅存活一株。
emmm……四槐树这是变成了死槐树啊……

奉安纪念碑,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灵柩移葬南京而建。
当时,迎榇专列由南京经津浦铁路开往北平,于1929年5月15日抵达山东临时省会泰安,社会各界民众约3万余人前往车站迎接,次日迎榇宣传大会上更有四五万人之多。足见孙中山先生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当时全国曾树立起5座奉安纪念碑,其中北京2座、武汉1座、上海1座、泰安1座。但历经抗日及战乱,多被毁坏。如今只有这座纪念碑仍然矗立在泰山之上。

碑首作三棱柱状,寓意孙中山先生“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碑身为五棱台状,象征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之五权宪法。
碑体镏金隶书遗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悄咪咪的推荐一下神剧《走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