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的第四天,是从一场认认真真的茶园之旅开始的。

早晨采茶的人们
在员工阿姨家吃过丰盛的早餐,在厂长办公室喝过暖暖的早茶,我们就出发走进了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界的茶园之中。

从了解茶厂的历史开始

走进茶园
我们穿过茶厂的加工车间,沿着厂区后面的茶田一路步行向下,厂长一直在叙述他们的有机种植理念,随手拾起的落叶和残花都是他们最好的天然化肥。我们遇见了很多采摘茶叶的工人,他们看到厂长来了都很有礼貌的鞠躬。

老厂长采茶ing
老厂长是个很有趣的人,很多时候我都以为没有路了,是不是要原路走回去的时候,他硬是带着我们走了一些奇妙的小路……

高地可远眺Bangladesh孟加拉国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走到第一阶段的山脚下,在一个巨大的树下歇脚,厂长让我们猜这棵树的年纪,几百几十我们意见都不相同,但是它真的很大,让我想起婺源那棵六个人围着才能抱起的大榕树,少说也得百年了,厂长却说它是在1989年摘下的…自然的水土果然使其茁壮成长…

老厂长淡然望着这篇属于家族的茶山
再往山下走没多久,厂长的助理为他牵来了他的马匹,他穿上装备跨上马的那一刻真的很帅,我忘了他七十几了,但是那一个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英姿煞爽的年轻人。

美国小伙表示也非常想骑
他让我们搭乘采茶的拖拉机回去,我和小伙感到很兴奋,看着茶农驮着一袋袋的茶装进拖拉机里,几个人同心协力把茶包裹严实,觉得十分吸引。


同时也为占了部分茶农的座位而感到不好意思…但是采完茶的他们似乎很开心,一点都不介意…


拖拉机后窗视野
乘坐拖拉机返回了茶厂后,我们直径去了一旁的实验木屋,在那里已经有一群来自欧洲的茶专家准备与本地茶厂实验人员一起做实验讲课。

我的同伴们是冲着茶的生态研究而来,而我则在思考明天的离去问题,于是决定不参与茶研究课,自己去县城里办电话卡。

Kurseong县城
饭后,在弯曲的公路上遇见了几个本地年轻人,得知每天不定点都有面包车拼车去Kurseong,虽然有的士司机在一边跟我说100卢比送我上县城,可我还是更倾向20卢比的拼车。年轻的路人帮我告诉司机我要去县城,让我安心上车。

Kurseong县城有蒸汽火车站
县城很凌乱,但是对我来说很有趣,上上下下或宽或窄的台阶又让我想到了在重庆生活的时光。我喜欢这种爬坡上坎的感觉。
我先是去了药店,毕竟茶园的温度比大吉岭还要低,每天清晨醒来都觉得自己喉咙疼到失声…(虽然在吃过员工阿姨做的早饭之后总是能元气满满)
药店很多人,我找了一个老年医生帮我看喉咙,他拿手电筒照了照,我俩英文加比划他就懂了,给我开了消炎药和止咳糖浆,拿报纸包好,并且努力的嘱咐我不要乱吃东西…
很神奇,在国外看了一次病。

止咳糖浆+消炎药≈14元
接着去Vodaphone买了69卢比的电话卡,去小卖部采购了零食,瞎转悠之后找到了拼车回茶厂。坐车的地方跟我第一天来的时候一样,一排排的士,很贵,我坚持要拼车,的士司机也很好没有为难我并帮我找车和司机沟通。

路上的风景
回到住的地方我放下东西就去了不远处的实验木屋,看到大家都在认真听课我还是觉得不进去的好,于是自己往茶园下走着散步。找了块大石头坐下看风景,躲在茶园里吃叶子的羊也在看我。
路过的茶农会和我打招呼,有的说见过我,有的问我是不是从中国来,他们很有趣,也很善良,并告诉我天快黑了让我早早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