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餐饮业似乎与“海”有着不解之缘,与“海”相关的名号不胜枚举。三亚的美食,排第一位的当然是海鲜;最有名吃海鲜的地方,当然是到第一市场买海鲜加工,在第一市场旁有加工海鲜一条街(新民街),买好海鲜到那里加工。这是比较经济实惠的一种吃法。吃海鲜关键在“鲜”,这里的海产全是鲜活的,吃起来当然爽。大家一定要记住,凡是发名片,或者有免费车接送的便宜大排挡千万不要去吃。
新民街是海鲜加工一条街,是三亚一家集本地口味、及各地口味海鲜加工。新民街海鲜加工一条街,是三亚吃海鲜首选的地方,位于三亚市市中心,近第一市场。背靠着河西路海边。每天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各路吃客在新民街及附近就摆开食阵,场面红火热闹又秩序井然,老远就听见人声鼎沸,其中尤以网上闻名而来的自游人居多,成为三亚著名的一道景观。
小吃:
抱罗粉,抱罗粉属汤粉类,其贵在汤好,汤质清幽,鲜美可口,香甜 。抱罗粉的汤较甜,但是这是一种独特的鲜甜,甜而不腻,且甜中带酸, 其味妙不可言。
海南粉,这是把浸泡过的新米磨成浆,然后用漏勺把米浆过到一大锅滚烫的开水里,再把煮熟的米粉捞起来过冷水、滤干待用。取一团米粉放在碗里,加入牛肉干、鱿鱼丝、瘦肉酥、芝麻、酸豆角、黑豆芽以及香脆的花生,少许盐和酱油,最后淋上一勺用黑木耳、竹笋等熬成的卤汁,一碗诱人的海南粉就可以上桌了。”
清补凉,海南的清补凉摊多是设在路旁,摆上一席小桌子和小橱窗,旁边摆上一个保温冰桶,几套塑料的椅子和木桌。清补凉摊的小橱窗里放着一排塑料碗,碗里面分别装着糖水煮的芸豆、煮好的绿豆、通心粉、鹌鹑蛋、菠萝丁、西瓜丁、桂圆肉、红枣、薏米等等,很是诱人。加椰奶的是3元一碗,碗不算小,椰奶里有各种颜色的米果椰果等东西,口感很Q。
陵水酸粉“三味俱全”,陵水酸粉香、酸、辣三味具全,十分开胃,是海南人街头小吃的首选。其粉圆而长,外观如桂林米粉、云南过桥米线。同样是腌粉,但其腌料与以上腌粉不同的是既香又酸,嗜辣者再加上一勺本地产的辣中之辣的灯笼椒辣酱,那便是人间的一大美食。顾客们喜欢吃酸粉,是因为酸粉独特的制作材料。米粉、牛肉、沙虫和鱼饼,佐料是酸醋、辣椒和用生粉配调而成的酱霹混为一体,就成了人间美食了。
海南鸡饭,鸡饭的主料是鸡和大米,最好的鸡饭选用的作料是“文昌鸡”。由于“文昌鸡”供不应求,一般鸡饭摊档选用本地杂色鸡,要求是刚成熟而尚未下蛋的鸡,以1至1.5公斤重为宜。大米选用上等新鲜的优质米,鸡是白切鸡。鸡饭皮色油黄,肉白且嫩,骨髓带血,吃来清甜爽口。这种米饭,油润软滑,香浓味爽。
海南椰子饭,是海南琼海、文昌一带民间传统小吃。用鲜椰子装入糯米、味料煮熟而成,具有浓厚的椰乡气息。一般只流行于椰子产地,只有个别餐饮店作产品销售。风味特点:椰肉和糯米饭紧密结合,色泽白净,铁饭晶莹半透明,状如珍珠(故有“珍珠椰子船”别名)。硬软相间,脆糕结合,慢品细嚼,椰香浓郁,清甜爽口。
鸡屎藤仔烂,海南一种植物叫“鸡屎藤”,这种植物在中药中也常使用,有清热解毒、滋阴壮阳、养血保胃之功效。海南人为了把药置于饭中,于是做出了“鸡屎藤仔烂”,就是把鸡屎藤叶和大米晒干磨粉,食用时和成面团然后搓成一个个如手指般大小,下锅煮熟。待煮熟后,在锅内加入生粉、椰丝、红糖、姜继续煮上五分钟,这样一锅鸡屎藤仔烂就做成了,看起来青乌乌的,吃起来倒是绵绵的,甜甜的。在农历七月初一,琼海市家家户户都要吃鸡屎藤粑仔,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
海南粽,北方的粽为圆锥形,用粽叶包得小巧玲珑,内装糯米,有花样的再在粽中加上赤豆、红枣。海地的粽则另有不同:由芭蕉叶包成方锥形,重半公斤左右,糯米中有感蛋黄、叉烧、腊肉、红烧鸡翅等。热粽剥开,先有芭蕉和糯米的清香,后有肉、蛋的浓香,香浓淡兼有,味荤素俱备,大开食者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