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整,小赵师傅准点等在门口,前进五台山。太原到五台山因修路,需绕一段,路程约230公里左右,时间约3小时。五台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又称为“金五台”,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座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58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五个台顶都到,拜过五个台顶的文殊菩萨为大朝台。如果把五根手指看作耸立的“五台”,那么掌心处便是台怀镇。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营,绝大多数寺庙也都集中在这里,是游客的必到之处,游玩五台山不管去哪个台,一般吃住都在台怀镇。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时期,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座。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现存寺院共47处,显通寺(灵鷲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罗睺寺被列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夕阳下的显通寺,苍松古柏,钟声袅袅,禅意盎然,一种宁静,淡远的心境油然而生。


大文殊殿,是显通寺的第二重大殿,重建于1746年(清乾隆11年),主体系木结构建筑。


五台山显通寺铜殿,铜殿高八点三米,宽四点七米,深四点五米。殿内四壁铸满了佛像,号称万佛殿。据记载此殿为明代万历皇帝为感母恩而建造,位于显通寺的后高殿前。铜殿是五台山高僧妙峰法师在明朝万历年间,集全国十三省布施,用十万斤铜铸成。妙峰法师曾铸三座铜殿,一在南京,一在峨眉,一在五台山。前两座已失,显通寺的这座,是仅存的一座。这座铜殿优美的造型,完美的结构,生动的图案,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技艺,为全国罕见的文物。

铜塔,位于铜殿前。原有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现仅留下两座,八面十三层,玲珑秀丽,引人注目。两塔铸于明代,现只存两座。


塔院寺的大白塔历来被看做是五台山的标志。寺内以舍利塔为主,塔基座正方形,藏式,总高56.37米,全部用米浆拦和石灰砌筑而成,在青山绿丛之中,高耸的白塔格外醒目。塔刹,露盘,宝珠皆为铜铸,塔腰及露盘四周各悬风铎,风来叮当作响,极富古刹风趣。


黛螺顶的正殿五方文殊殿,

黛螺顶在五台山东向山巅,寺以山名,黛螺顶正殿塑五尊文殊;模仿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只上黛螺顶称为小朝台。

菩萨顶,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菩萨顶现存建筑,全都是清代所重建,其形制和手法,多参照皇宫官制式,其他寺庙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显得富丽堂皇,菩萨顶相当于清朝皇帝在五台山的行宫。

大雄宝殿院子里有两棵参天古松和康熙、乾隆、嘉庆的三通碑

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佛家说:人生共有108种烦恼,把解脱烦恼之道称为”法门“,踏上一级台阶,就消除了一种烦恼,当你登到山门,就已把人世间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

转经幢

这“佛”字有讲究,最后一竖笔收笔,雕成五个脚趾头样,长竖为佛腿,收笔为佛脚,摸摸佛脚沾好运。


台阶之上,是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乃康熙五十三年所立,皇家风格,世所少有,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为五台山木牌楼之冠。牌楼正中书“灵峰胜境”四字,乃康熙皇帝亲笔所书。“峰”字故意少写一横。

殊像寺,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文殊殿,是五台山最大的殿宇。

大文殊殿,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

香火鼎盛的五爷庙


最后来一张小赵师傅带我们去用餐饭馆做的土豆片栲栳栳,这是在山西吃的最好吃的栲栳栳。
五台山的各种客栈,条件说真的很一般,当然高档的山庄之类的除外哈(土豪请忽略)。网上看过说有各种坑,我们在小赵师傅的指导下,不随意和僧人,导游搭腔,感觉也没碰上什么问题。山上早晚温差比较大。建议带上外套,毛衣。五台山如果坐交通大巴自助游的话,要乘坐景区的巴士,听说车费不菲,需要的请多了解一些信息。我们留给五台山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很多寺院来不及参禅游览,佛说“不完美才是人生”,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