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地心谷景区包含了三个大段——舒心谷、洗心谷、问心谷。
舒心谷的起点,是一段玻璃栈道。自从玻璃栈道被抖音刷成网红以来,全国各地刷起了一波“无栈道,不景点”的热潮,玻璃栈道成为诸多景点尤其是自然景点的标配。

但是这个玻璃栈道,不得不夸赞一下。全桥总长280多米,连接了入口和对面的峭壁,“天堑变通途”。桥面宽度能并行开过两辆五菱宏光,桥面离河谷高约200米,站在桥面上可以俯瞰前后峡谷间的整体风貌,还可以欣赏桥两端的峭壁。整个桥像是悬在两座石山中间。桥中间有透明部分,有专用的鞋套以免滑到倒是很贴心。站着往下看的时候,视野那叫一个通透,站在中间闭上眼,能听到耳旁风吹过的声音,脚底气流过的身音,感觉自己“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果然是舒心谷的特色,舒心!
为什么脚底会有气流,我想说真的没有脚抖,但是不知你们会不会了。


玻璃栈道除了透明段以外,还设置有9D感受区,能根据脚步的着脚点和重量,呈现玻璃破碎的视觉冲击,尤其是在200米的高空,看到这一幕内心翻滚,如果你说你一点不害怕,行了差不多得了,大家都是一样怂。
走过玻璃栈道,对面一道小亭宛如以为一位女子,一直在“静候佳音”。但放眼望去,对面除了一道亭子,全是悬崖峭壁,无处落脚,那么过去以后岂不是无路可走?没想到的是,古时候的巴蜀人民,竟然愣是把石头山凿出个路来。

石孔隧道只有150米长,但每一寸,都凝结着打石开路人的心血。在没有技术与大型器械的时代,用锤子与钢筋,扎进石头的身体,石头也扎进他们的身体里。
走出隧道豁然开朗,映入眼帘的是一道由木板铺制的索桥。粗麻搅成的护栏网,会随着索桥的摇晃而摆动。
关于索桥的记忆,大抵是古代的仙侠剧里,分道扬镳的地方。一边是俗世,一边是遁入空门,所以连背影都更加决绝。


走着走着,偶然遇见一个太极八卦符。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遇见有水池的地方,都会投硬币求好运,但是看硬币数量,这个地方来的人还不是很多。

像地心谷这样,山峰峦错,每当下雨之后,山中时常云雾缭绕,萦纡在谷之间,宛如人间仙境。所以在此处的心愿,山会知道,水会知道,也许神仙会知道。

沿着已经设定好的路线,兜兜转转,走走停停,一路见到了叶子像勺子一样树,当地人管叫“调羹”,所以又叫调羹树;也有像龙头一样的大树,还有自然形成的日月门、通天门、石门洞等自然景观,嘴里一直念叨这那句“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迹所罕至焉。”显得自己不是一个只会说“我艹,真好看!”的人。 跨过几道天堑,峰回路转到了洗心谷。


洗心谷位于谷底,年均气温19至21摄氏度,冬暖夏凉。在这一段峡谷里旅行,伸手可及石壁,石壁上的连绵青苔,碧绿柔软;栈道下的河水,浪花雪白;回水潭里的莹莹碧水,澄澈明净。90度的悬崖上,奇树倒挂,古藤悠悬,狂草飘逸。而仰望谷顶浓荫遮蔽下的蓝天,就如蓝星点点,令人心旷神怡。


洗心谷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生态样貌。可以清晰的看到,河谷中的石头是一层一层的,像书本一样摞起来。河谷中一层一层的岩石称为石书,在2.5亿年前的三叠纪早期,“地心谷”及其附近地区属于“古特提斯大洋”海域,曾经历了约5千万年的海洋环境,连续沉积了一套厚达千米的层状碳酸盐岩,受这一时期海水深、浅的频繁和往复变化,使得这套碳酸盐岩沉积表现出薄层纯灰岩和泥质灰岩频繁交替,这就是大峡谷地区的岩石呈现“万卷书”的地质环境。

沿着栈道一路向下走,侧身时才发现这些栈道他丫竟然全是挂在崖壁上的!还好我骨骼精瘦,不然我这掉下去就只能“随波逐流”了。
两岸石壁笔直,多为积压千年的巨石,在这些巨石上打洞,把钢筋水泥灌进去做成外接的承梁,说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没有蜘蛛侠那一身攀岩的能力和吃苦的决心,这栈道是无论如何也修不成的。全长约2公里,依附着崖壁打造了阶梯,并设置护栏保护大人小孩的安全。如果不是这些挂在石壁上的栈道,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欣赏到这最靠近地心的千年美景。
说“洗心”,那么怎么洗呢?为了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跑去问当地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操着一口鼻音N和边音L不分的普通话说,栈道两边的岩石上,这些碧绿的青苔能释放出负氧离子,同时,河水拍打在石头上也能释放出一定的负氧离子。据统计,地心谷的负氧离子约为每立方厘米8500多个,大家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多呼吸,多吸收,多排毒。
听完这句话,我之后走路都是喘着大气走的。


在这里,绿水青山不再是四字成语,清澈见底也不再是形容词,在水流几千年的冲刷下,溪谷岸旁的包括河间的礁石都被“抚平了棱角”,变得光滑溜圆。连石头上都布满青苔,湿润的气候滋养了谷底的绿色植被,更呵护了许多不曾见识过的珍稀植物。
有趣的是,连着峭壁那一岸,坚硬的石头竟被流水“啃”得大缺小缺,形成半圆形的空洞。空洞内部十分光滑,据当地人说,没有一千年是形不成这样的奇观的。在明清时期,有类似结构的一种石头叫 太湖石,也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形成不同的孔洞,大致也是需要成百上千年的冲刷才能成就一块好看的太湖石,因此太湖石在那个时代成为财富的象征。
可惜现在不流行用石头来炫富了,不然我这抱一块出去就发了啊。


虽然我描述为“大缺小缺”,它真实的名字叫“石臼”。地心谷景区的石臼地质奇观,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水流对岩石的构造裂隙或岩石的较软部位经过地质时期的磨蚀作用而形成。地心谷河流地形险峻陡峭,在河床形成了水位落差较大的坎坡,加上这里气候湿润,有充沛的水源保证,形成了强大的水动力磨蚀作用,而岩石的构造裂隙或岩石的较软部位被磨蚀的速度很快,得以在更新世纪以来的几十万年中形成现在看到的这些大小不一、成千上万的石臼。这些石臼在谷底多而大,大而奇,在高山喀斯特地貌中是非常罕见的。

乍一看,这个河中间怎么还躺着两个大色子!大自然也喜欢赌博不成?
不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转运石”,希望看到的人都能“石来运转”。


溯流而上,逐渐靠近了地心谷的心脏部分——洗心潭,洗心潭的下方就是回归潭。
两崖壁间围绕形成自然水池,在顶部的漏光下,原本无色的泉水泛着浅蓝色的微光,是地心谷最别致的一幅风景画;尾部起到遮挡的屏风效果,石书和石臼的现象在这里体现得更加明显,说不定这一碗水池里就有仙女就在此处居住呢。
回归谭因外形像汉字“回”和动物“乌龟”而得名,谐音即为“回归”,意喻着回归自然。
在洗心谷的尽头,是好玩的“喊泉”。“喊泉”并不会叫,也不是传统的回声,喊泉是一种地下水的毛细现象。在地下河与岩溶间有一种脉状孔隙,当孔隙的下端与地下水面接触后,在泉口吼叫或发出其他声响时,声波传入孔隙,进而产生共鸣、回声和声压等物理声学作用,孔隙便会产生一种回应力,将岩层附近的水吸回去,正是这种地下水本身的压力和孔隙的浸润与虹吸作用,使得地下水沿着孔隙上升而喷出成泉。也就是说,你喊一句,就会有水从地缝里冒出。

走出洗心潭,一抬头就是问心谷的栈道了。

栈道下方,有一棵蓬勃巨大的“九把斧”,龙骨虬枝,千年不老,万古不朽,树龄5000年,活脱脱成为“树精”了。



问心谷逐渐开阔起来,水流变平缓,水面也朝两岸散开,颇有一条河的样子了。
不仅河变得开阔了,气氛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河面上有一道从古桥上悬挂下来的秋千,在微风的吹拂下,仙衣飘飘,宛如仙女下凡来。
但是你要问我怎么上去的,段誉的凌波微步,裘千仞的轻功水上漂,你去随便偷学一个就可以了。
还有考验两个人的默契和团结协作的“溯流”项目,不是传统的顺水推舟,而是要求逆流而上,如果配合不好,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悠悠水面,碧波荡漾,撑一支长篙,拨开沉睡的江湖。看多了风景,有时也会想:这个世间,究竟有没有仙女或者精灵呢?又或者,有没有未见过俗世的清纯佳人?如果有,会藏匿何处?
当走进地心谷的那个瞬间,心中便有了答案——“我不是抓到你了吗”?
紫霞仙子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在一个万众瞩目的情况下出现,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她;而我更希望“她”是个山间的淳朴女子,在山水如画的滋润下快乐长大,哪怕没有仙衣袂袂,只着素淡衣裳,拎起裙边,踏着小碎步,露出小虎牙,跌进我的怀里。


高山流水,琴瑟和鸣,宫商角徵,隐隐于世。

虽然不知是否有人归隐于此,但从明末天启年,就有人已经发现了这里,并建造了这座县内最古老的石桥——石门石桥。到后来,为了挣钱离家贩货的巴蜀的盐商们,撑着油纸花伞赶集进城的姑娘和壮实的小伙们,都会在这座桥相遇。它见证了多少人欢乐,也承载着许多汗水。






地心谷的流水,时而纹丝不动、温文尔雅,时而汹涌澎湃,激起浪花。涓涓细流、茵茵绿潭、浪花朵朵……你对溪流的想象,这里都有。形态各异,但是不论哪个地方,这股泉水都是如此这般清澈,清凉。
把手伸进水里,20度的水温从指间发来感觉——最初会觉得“透心凉心飞扬”,但不到两分钟就会觉得“心飞扬,冰冰凉”了。可千万想着在这里洗脚什么的,难道不怕冻得以后得风湿?






由于这个神器的喀斯特地貌,无人机在地心谷内部拿都不敢拿出来,第一是怕撞到石壁上,第二是怕丢进水里。只有最后走出来了,才敢放飞拍到几张俯视照片。而不能不说的就是,里面复杂的地形让我不能用三脚架,全靠这一双铁臂在端起了全程。
从俯视图里除了看到大面积的绿色,还能够发现的是几乎垂直的两道崖壁。地心谷像是自然在鄂西这片土地上切开的一道口子,里面流淌着的是延续千年、亿年的血脉,而且会继续流淌下去。







当利用无人机看这些走过的栈道,索桥的时候,才能真正展现栈道与索桥重要性与壮观。两端皆是石山,桥下是丛生的森林,作为“华中药库”、“鄂西林海”的恩施拥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苏铁等4种以及国家保护树种;29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恩施地心谷有麦吊云杉、大果青杵、连香树、厚朴、水青树、榉树等。
巨不完全统计,五百年以上的古树有一千多株,一千年以上的古树有一百多株,五千年以上的古树有十多株,而在地心谷就能遇见一株5000树龄的树精,实属幸运。





这里远离尘世、暂别琐事,峰峦叠嶂,山水相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挥一挥衣袖,装满一身清风。
碧水青苔,泛舟徐行,琴瑟为伴,放歌且行。
这是消失已久的,江湖。

建在夹缝中的垂直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