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旧称古陶,明朝初年,为防御外族南扰,始建城墙,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并全面包砖。以后景泰、正德、嘉靖、隆庆和万历各代进行过十次的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

每隔50米便筑瞭敌楼1座,共有72座,垛口共计3000多个,据说是按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来设计的。不过除了城门和垛口,其余已大都残坏。六座城门中,南北各有一座,东西分别有两座,东西门外均筑有附属的瓮城,形如乌龟的头尾和四足,并且城内街道布局亦颇似龟背纹络,故有“龟城”之称。

沿平遥古城墙而走

护城河水幽幽

倒映青青的柳

我用那深情的眸

去追寻时光的守候

这一眼是否可以跨跃千年

从旧时光里将这座城的过往拓印

古时的人们在城边

挖土筑起高高的墙用以守护安康

取土筑城墙留下深、宽均达几丈的沟

引水为渠,就成了护城的河

吊桥飞架河上

是抵达城池的通衢要道

是朋友请进来,是敌人请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