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院位于阿玛拉普拉古城区域,靠近乌本桥,是缅甸最为重要的佛学院。虽然是著名的佛学院,但这里出名并不是因为伟岸的建筑,和传奇的佛教故事,而是因为壮观的上千名僧人排队用餐的场景。

tips:

地址: 缅甸阿马拉布拉,从市中区坐Grab前往大约需要25分钟,费用是6000缅甸币左右。

开放时间: 全天,大约10点会开始千人僧饭。

门票: 包含在10美元通票内(入城费)

在曼德勒清晨去了马哈伽纳扬僧院,每天清晨这里准时上演着数千名僧人排队吃饭的场景,这绝不是什么景点的表演形式。在我看来如果每天吃饭都会被这么人盯着看,这才是真正的修行,场面宏大却又安静有序,耳旁传来晨祷的咏颂声,梵音忽轻忽重地在空中回荡。

僧人们吃过饭后,端着食物走出来便有一群流浪狗蜂拥而至。信奉佛教的人对待世间万物都是善良的,愿这世间里始终都有爱,哪怕它们只是一群和你毫无关系的流浪狗,看着狗狗们的眼神就知道,等待狗狗们的又是一顿美味。

在院堂内,当地的信徒开始给他们分发食物,僧人拖钵接受食物和进食的时候才可以露出右臂,然后走到餐厅或者回宿舍进食。

千人僧饭最大的折磨就在于,每天都有人望着你排队去吃饭,一些年长的僧人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了,但在这些小和尚的脸上还是能够看得出有一些情绪,作为游客自然不想错过这样盛大的场景,但最好还是要保持安静,给与修行的僧人们一份尊重。

上千僧侣整齐的排成两排,托钵赤脚,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不可左顾右盼,手臂静静包裹在袈裟内,静默有序的缓缓向前移动。

虽然是僧院但用餐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年轻和道行比较浅的僧人坐在一排长长的餐桌前,而地位高一点的长者会有单独的圆桌,缅甸的僧人和国内的不一样,在缅甸这里信奉的小乘佛教可以吃荤,早上没有吃饭就急匆匆的赶来,生怕错过这壮观的景象,看着僧人们在享受美味,我的肚子也有点咕咕叫了。

用过餐后就三三五五的返回住处,或独自往返于楼宇之中,他们小小的身影,无忧的笑容,给我留下了难忘记忆。

看久了国内寺院那浓厚的朱砂色,突然看到马哈伽钠扬僧院满眼的都是绿色的小清新,突然有些觉得不适应,毕竟觉得佛教圣地应该是庄重且深沉的,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在路上的原因,接受着新鲜的事物,打破根深蒂固的先入为主的思想,就像那句话说的不出去看看,你的世界就只有这么大。

抱着饭钵走路的小孩子可爱至极,直到到了这里看到他们饭钵里的食物才知道,为什么有些缅甸的僧人可以如此的壮实,可以吃荤可以喝饮料简直刷新了我对佛教的认知。

僧人们用过餐后,热闹的马哈伽纳扬僧院如同一个已经散场的集市,时不时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僧人抱着饭钵走出饭堂。旅行团随着导游快速的散去,留给僧院的是一片宁静,漫步在这样清新风格的寺院,心情格外的舒适,

这场千人的“聚会”散场后,三三两两的僧人端着饭钵从餐厅走回住处,有说有笑的年轻人正在长身体,不禁好奇他们一天两顿饭真的能吃饱么,半夜会不会饿?这也许也是出家人的必经的修行吧。

僧院给我的感觉比较的现代,相比于蒲甘那种豪放狂野又沧桑的美,曼德勒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稍微现代化的城市,

和国内的寺庙不同,缅甸僧院内经常能够看到女性的身影,其实这在缅甸很常见,据说僧院里的女性大多在帮僧人们煮饭、洗碗、清扫卫生之类的工作。

缅甸的猫给我的感觉并不怕人,可能是在这样著名的僧院见多了大场面的缘故吧,终日来来往往的人,可能比它们这辈子见过的同类都多。

僧人用餐的同时,寺院里还有一处食堂给前来布施的本地人提供的午餐,我们在门口观望了很久,虽然很想吃但始终没有迈进去一步,几个外国人如果突然进入只有本地人的餐厅,估计会被人们观望很久。

许多缅甸人喜欢用头顶重物,一是防晒遮蔽阳光,缓解高温的伤害。二是国家不发达,交通工具少,用头顶着肯定要比用手搬省力很多,慢慢就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习惯。

漫无目的的漫步在寺院内,总是感觉这里并不是像一座僧院,充满童话色彩的色调,给人童话般的感觉,清新的色调在蔚蓝的天空中,绿的是如此的清新。

能在路边找到大大小小的水罐,里面盛着清澈甘甜饮用水,罐子上还备有一个小水瓢。放水罐的架子风格各异,有的只是几根木条搭成的简陋架子,有的则很讲究,看上去像一个微缩的小阁楼,在市内公共汽车站,或在公园、佛塔等场所,总放有盛满清水的水罐和水杯,供过路人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