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沙侗寨是梵净山脚下的少数民族村寨,寨内民风古朴,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环境良好。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侗家民族风情在这里融为一体,侗家民居建筑彰显的别样的民族韵味,令人称奇。整个侗寨按照庭院式错落布局,侗家农户以石板道和流水景致相连,融入侗族文化元素的侗寨建筑风格特点。

寨门、广场、钟鼓楼、农家乐、64栋二层吊脚楼是寨沙侗寨的典型建筑。这些建筑掩蔽于修竹翠柏之中,盘踞于溪流之畔,独秀于田园周围,与不远处的大金佛寺、风雨桥遥相呼应,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乡村水墨画。

侗族村寨多依山傍水而建,依据地形建成吊脚楼。楼上住人楼下是牲畜圈舍或堆放柴草杂物农具的地方。火铺是侗族人煮饭、用餐、烤火、待客和议事的主要场所,侗族人家家均置火铺,这是最明显的侗族传统。条件好点的人家用木料离地一到二尺搭建而成,条件差一点的就在地上挖坑而建。火铺上砌火炕,可四方围坐。火炕内置三脚、火钳、鼎罐,火炕上方搭架子熏腊肉。

每年的二月十九、三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是侗族的传统节日——赶坳日。每当赶坳日来临的时候,侗寨的青年男女都会穿上节日盛装,三三两两邀约在赶坳场对歌,用歌声来表达爱情,盟定终身。

侗族人热情好客乐于助人,喜欢在河上修建“风雨桥”,桥面修有长廊、亭子、凳子,便于过住行人休息、躲避风雨。还喜建“指路碑”,常在无人居住或无法问路的岔路口立一简易石碑,刻字说明路的去向,以此避免陌生人走错路、误入歧途。

当夜幕降临,寨沙侗寨华灯初上,点亮万家灯会,当夜呢喃时人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