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县衙,半部官文化。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这不是诗人的夸张矫情,而是以小见大、触类旁通的不二法门。

说到县衙,好多人可能会想到“明镜高悬”的大堂,海水朝阳的屏风前身着官服的知县老爷端坐案上,堂下两排面无表情的衙役分列左右,口中念念有词,庄严肃穆。

当然,这是影视剧里的桥段。而真实的县衙则相当于一个缩微版的皇宫,不但有完善的行政分工,而且有许多的职能部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据说平遥县衙是目前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古县衙之一。

一直以来,县衙都遵循“左文右武,前朝后寝”的封建礼制,县衙的布局是轴对称,由外到内依次为:大门、大堂、宅门、二堂、内宅和大仙楼。

我们采用从左到右的方式参观古县衙,县衙的最左边便是牢狱。

1960年之前,牢狱一直在使用中,这里是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牢狱。如果你像我一样身临其境在这样的封闭空间里,会涌现出许多电视剧中的情景,始终不敢踏入牢房一步。

下图的铁球将用于不听话的犯人,锁在脚踝处,便再也无法乱跑。

大堂是知县办理公务的主要场所。

每天在大堂有三场演出,我们等到了下午三点半的那场,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是情景还原百分之九十,小时候电视剧中的场景被还原到现实生活中,县衙做到了。

二堂。知县除了每天上午九点左右在大堂升堂处理公事外,其余时间都在二堂办公,有时会在此召见下属询问案情,或者会见来客。

如果说大堂、二堂是知县的办公区,那么内宅则是知县的生活区。

大仙楼是县衙最后的建筑,它是县衙保存至今的唯一元代建筑。在大仙楼里面供奉着狐仙,他是守印大仙。让我想起《聊斋》中的狐仙,性格温顺,善于变化,而且扶危济困。

那清代县衙供奉狐仙是为什么呢?

据说,曾有知县到任,在衙内丢失官印,一筹莫展,狐仙化作女子深夜来访,献上官印。后来知县担心官印再次丢失,于是立庙祭祀,求其庇护。

大仙楼的风景。

当时衙役穿的衣服,也可以让人研究很久。